您好!请注册

找到90条结果

  • 告诉我有可能片子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下班了,但是医生说会一直等我的让我不要急,我感谢了医生就赶快往放射科走。 去了放射科我和医生说明了情况希望能快点出片子,因为明天孩子还要参加考试,医生也特别理解,出片子的速度也很快,眼看着时间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了,我拿上片子再次回到门诊骨科那个医生那里,没想到医生还在科室里等我,医生看了我拿过的片子向我说明情况说骨头没事,回去就是冷敷然后尽量少活动多休息。这下我放心了,特意感谢了医生之后就带着孩子回家了。
    常言道_6a 2018-01-31 08:46:38
  • 。小编提醒:不同医院门诊骨科分科会有差异,以上分科仅供参考,具体还要以就诊医院内的分科为准。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清楚自己患的是哪种骨科疾病,建议先去看普通骨科门诊,更多关于骨科就诊的攻略,你可点击→《门诊攻略 | 门诊就诊小贴士——骨科》、《门诊攻略 | 教你如何选择医生——骨科》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7 00:00:00
  • 有不少患者询问,癌症术后或化疗后做了骨扫描,结果报告给出的“哪里哪里骨头浓聚表现,不能排除骨转移”,把患者或家属吓得半死,睡觉不好,也吃不好,总觉得天要塌下来了。门诊看病中医生也很难或很少说是不是癌症骨转移诊断,因为毕竟有时候临床诊断也确实有一些不确定性。于是患者和家属更加焦虑不安。从骨扫描检查的原理看,我们就会知道很多癌症患者骨扫描出现一些浓聚阳性表现,可能并不是骨转移。骨扫描检查的原理是:局部存在成骨的羟基磷灰石的沉淀,就会出现局部阳性浓聚表现。一般而言,在癌症骨转移中,往往伴随着破骨和成骨同时出现,其中破骨是不会骨扫描浓聚的,而是在破骨时候的成骨表现是骨扫描浓聚的主要原因。那么在骨折或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1-04-05 16:36:26
  • 很多患者或家属询问,在乳腺癌患者中检查发现肋骨骨扫描浓聚、或者MRI发现脊柱上异常信号、或者PET-CT发现浓聚的股骨或骨盆信浓聚异常,是不是骨转移了?有些乳腺癌患者的确是发生了骨转移,但也有不少患者实际上并没有发生骨转移,也有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可能处于早期骨转移阶段,具体是如何来确定这个诊断的呢?一般而言,如果肋骨骨扫描阳性浓聚,但是CT上肋骨没有具体的破坏或软组织肿块,则不一定是骨转移,有可能是乳腺癌后骨质疏松情况下出现的肋骨的骨损伤后骨愈合下的骨扫描浓聚表现,因为骨扫描的原理是局部具有动态的新生的羟基磷灰石沉淀就可以表现为浓聚。由于癌症骨转移中可能存在破骨和成骨,后者成骨过程导致的骨扫描阳性浓聚的,这是骨转移的采用骨扫描检查的原理。但是任何情况下只要存在成骨的表现过程就可以骨扫描浓聚表现,所以在炎症、骨折愈合中、退变的愈合炎症反应中都可以骨扫描阳性浓聚的。于是临床判断肋骨是否存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技术解析过程,就落到了医生的阅读CT片子的细节上了。这需要医生具备自己阅读癌症骨转移的技术能力。乳腺癌患者在脊柱胸椎或腰椎上出现MRI信号异常,可能的临床原因也很多,包括血管瘤、脊柱退变局部炎症恢复中、感染表现、骨转移表现等,这需要进行MRI片子的阅读分析,一般而言如果MRI信号异常没有骨破坏或软组织肿块,仅仅是片状的信号异常改变,未必就是骨转移,需要分析细节阅读MRI片子的。有时候MRI无法进行鉴别诊断,则需要做一个三维的CT观察脊柱椎体的骨小梁是否存在局部破坏的改变,如果有,则乳腺癌骨转移概率高,否则可能缺失不是骨转移。临床上这类病人看过不少,3-4年后依旧没有任何改变的MRI信号异常,没有任何改变或逐步恢复了,这些患者实际上早期的MRI信号异常并不是骨转移,属于过度诊断的情况。但是乳腺癌患者比较担心,医生有时候也必不敢说一定不是骨转移,这样的逻辑上,可能会造成一些恐慌。这一类的MRI信号异常,在骨髓腔内也很多见,有一些是化疗后骨髓腔内反应性质的MRI异常信号,确实不是骨转移,但是玩我刚报告不排除骨转移,也的确挺吓人的。当然,有部分乳腺癌早期的骨转移也可以表现在MRI信号改变但是CT没有骨破坏表现,一段时间后逐步出现明确的证据链确诊为骨转移。这类患者一般需要每三个月进行异常信号区域检查,比如MRI或CT等。此外,乳腺癌患可以查一下血液的指标,比如CA125,CA199等是否增高,这类直白哦增高往往预示着肿瘤在复发或生长可能。但是这类指标也不能完全作为骨转移诊断的依据,智能作为辅助性的依据之一。当然还有一些患者做骨代谢的指标,这些指标仅仅代表骨代谢的情况,间接对骨转移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也不能确定诊断骨转移。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大招,就是病理学穿刺诊断,病理学如果穿刺到阳性肿瘤细胞,则确诊骨转移。如果穿刺结果阴性,则还不能完全排除骨转移诊断,这是因为临床上存在穿刺失败的情况。总之,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实需要临床经验丰富,阅读片子经验丰富的医生做出判断,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报告上诊断(仅供参考或者不能排除诊断)来进行诊断的。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需要非常谨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明确符合逻辑的依据。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1-03-21 22:22:31
  • 癌症骨转移后很多患者急迫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主要是骨转移疼痛,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的解决癌症骨转移患者疼痛问题是临床常见问题。癌症骨转移疼痛问题比较复杂,并非仅仅使用镇痛药物就可以解决一切患者的癌症骨转移的疼痛。 癌症骨转移疼痛的诱发因素不同,治疗选择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需要解决引发癌症骨转移疼痛的原因,才会起到治疗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疗效。癌症骨转移疼痛治疗中,必须合理科学的临床逻辑判断和流程,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缓解和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并需要考虑到治疗的创伤最小化和并发症最少。 首先,医生需要明癌症骨转移引发确疼痛原因。一般而言,癌症骨转移后疼痛可能原因如下:(1)癌症引发局部炎症疼痛;(2)病理骨折危险前或微骨折皮质破坏诱发疼痛;(3)癌症压迫神经根引发的疼痛;(4)用药诱发关节滑膜炎疼痛。其次,医生需要明确疼痛位置及其骨转移破坏力学稳定性,因为不同位置癌症骨转移疼痛对生活影响和原因不同,治疗也会不同。 癌症骨转移疼痛可首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不仅会镇痛,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此外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潜在抑制作用。如果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效果欠佳,则可以加用采用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如果疼痛依旧无法控制,则需要采用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在药物治疗中,迪诺单抗、唑来磷酸、降钙素等治疗具有一定程度的止痛效果,这些药物使用,在癌症骨转移中一般也属于常规治疗策略之一。但一般迪诺单抗和唑来磷酸不采取叠加同时使用,而选择采用其中一种,这是因为两种药物的本质作用机制都是抑制破骨细胞。降钙素本身具有强烈镇痛效果,可以联合使用。但在使用这二个药物(迪诺单抗和唑来磷酸)时候注意低钙血症、下颚骨坏死(0.1-0.3%概率),注意是否有牙龈感染(建议不使用迪诺单抗或唑来磷酸)。如果疼痛实在是非常严重,则建议采用芬太尼贴剂,如果可以治疗后去除诱发剧烈癌症骨转移的疼痛的原因,则可以再逐步停用芬太尼贴剂镇痛。 有些癌症骨转移疼痛是无法采用药物镇痛解决问题的,比如(1)胸椎腰椎出现病理骨折;(2)癌症对肋间神经刺激;(3)骨盆肿瘤非常大压迫或刺激神经;(4)癌症骨转移四肢的病理骨折;(5)癌症持续性压迫腰椎神经根;(6)巨大癌症骨转移病灶组织压力大等。这些情况下,一般药物镇痛治疗可能会无效或持续有效时间很短,则需要考虑局部的操作性治疗,这些治疗的手段包括:放疗、介入消融治疗、骨水泥治疗、病灶刮除固定治疗、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截肢术等。这些治疗手段有时候需要联合配合使用,这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决定的。 对于夜间疼痛的骨盆、腰椎、胸椎、胸骨、肩关节等部位,如果CT或MRI没有提示癌症骨转移病理骨折风险或者没有皮质骨破坏的描述,则一般可以采取放疗(当然需要放疗较为敏感的癌症)。对于癌症骨转移夜间疼痛,疼痛性质无患者活动无关疼痛,以胀痛和隐痛为主,明确肿瘤骨转移病灶的较大的,则放疗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有效且危害不大。 但是在几个解剖位置建议放疗需要慎重,这些部位是负重部位和放疗后容易产生病理骨折,这些谨慎放疗的位置包括(1)股骨近端粗隆、股骨颈部位,这个部位由于力学剪切力原因很容易产生病理骨折,所以放疗后不注意是很容易病理骨折的,对于放疗医生和患者都是较高风险的。(2)髋臼部位骨转移灶破坏非常靠近关节面的位置,或者已经部分关节面破坏的,建议放疗科医生慎重,因为这类患者即使放疗后缓解部分疼痛,也很难下地走路,因为关节面破坏诱发的疼痛是放疗无法解决问题的。(3)腰椎、腰椎和胸椎结合部分的病理骨折或者椎体和附件都破坏的情况,患者出现在起床动作时候很痛,休息状态不痛的情况下,注意这是一种脊柱力学不稳定引发的疼痛,放疗会加重这种脊柱的不稳定性,放疗风险大且患者获益性不确定,这种情况要么全身综合治疗结合局部手术固定,如果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可能也是很难耐受放疗的后期副作用危害的,建议慎重放疗处理。(4)对于下肢股骨中段或远端的皮质存在部分破坏的癌症骨转移,由于股骨存在一个弧度,负重时候皮质破坏的患者很容易发生病理骨折,这类患者也不建议局部微创消融或放疗,建议采取简单的手术固定结合骨水泥或假体置换等治疗。这些不建议放疗的解剖位置,不少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总之,癌症骨转移后疼痛治疗,需要首先明确原因、部位、治疗方法的选择,采取综合思考的方式去解决病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记住微创理念,减少对患者的医源性损害。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0-10-08 16:40:18
  • 肘关节肿块大约有几种,一种是关节囊内发生而延伸到肘关节周围肌肉的,一种是内侧靠近尺神经位置的,一种是在肘关节前侧正中神经和主要血管靠近的,还有一种肱桡肌内侧接近桡神经深支位置的。这些不同的肘关节的位置的肿块的手术方式和显露以及主要技术要点是不同的。本文做一个科普。为何肘关节周围的肿块要区分这些位置呢?原因是这造成做了这些不同位置的肿块手术损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后的后果是不同的,也决定了手术技术水平高低的术后复发概率问题。医生如果不熟悉这些具体细节的解剖学相对位置和手术入路和分离步骤前后顺序,则往往会造成临床的严重后果,或者有些就会切除的不够干净导致复发概率较高。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解剖学的局限和肿块过大而造成的无法避免的切除肿块边缘不够的情况。如果肘关节的肿块来源于关节内,比如绒毛结节滑膜炎,往往这类手术需要内外侧两个切口,从而使术中的切除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关节,而且术中可以打通关节囊内外侧,从而使显露更加清晰和手术切除更加干净。如果肘关节肿块在内侧贴近尺神经,则手术顺序上就是首先显露尺神经,保护尺神经,然后再去操作手术切除肿块。如果肿块靠近肘关节前侧正中神经和主要血管,同样的道理,手术顺序先显露正中神经和血管,然后切除肿块。如果无法显露神经和血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肿块的近端或远端先显露血管和神经,然后逐步显露肿块周围的血管和神经,之后剥离后切除肿块。但是这种切除保肢的方法,实际上很难确保肿瘤完全切除边界所以术后如果使恶性肿瘤,则可能是需要做辅助放疗的。如果肘关节肿块位于桡神经深支的肱桡肌位置,则术中首先需要分离显露正中神经肘关节前方血管,然后处理侧枝小血管,之后显露桡神经深支。这些动作可以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先后处理。但是在手术操作中解剖局部空间中需要有这些概念和参照解剖学位置。肘关节周围的肿块手术是由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把肿瘤切除干净确实需要非常仔细的分离组织和解剖顺序,从而达到切除肿瘤干净又并发症较少。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0-09-12 21:23:32
  • 小腿肿块也是常见的部位,小腿不同解剖位置的肿块的切除技术细节是不同的,不同大小的肿块的切除重建方式也是不同的,切除小腿肿块的手术技术是决定患者预后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本文做一个科普,便于患者或家属或住院医生了解。小腿肿块如果位于胫腓骨后侧或者累及到胫后神经,手术中则必须就明确肿块离开胫后血管的距离,是否有边界,肿块是否侵犯多个间隙和间室(即解剖学天然形成的封闭的腔室),在间室屏障的手术操作空间中做手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要求。此外,如果肿块与血管之间存在大于3mm以上的间隙,则一般认为肿块只是推开了血管而不是侵犯了血管,这是术后是否复发的重要的因素。在手术操作中,显露血管可能是首要的操作之一,然后血管显露保护后再手术切除肿块的思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思路和实际操作过程。小腿肿块如果位于小腿远端,这个位置术后的软组织较少,重建困难,尤其是肿块范围较大的,如果不切除干净容易复发,如果切除太多皮肤又容易出现术后软组织缺损导致术后的并发症。所以再小腿远端的位置肿块切除需要考虑这些技术细节问题。在小腿腓骨头位置的肿块,则需要考虑腓总神经的损伤。在小腿近端的胫腓骨之间肌肉的肿块需要非常注意腓总神经的3-4根分叉的神经分支,这些分支的破坏术后也可能导致踝部不能背伸的表现。如果在腓骨和胫骨之间,则需要注意腓血管的损伤和结扎问题。一般而言,小腿的肿块手术不复杂,但是手术切口也需要充足,一般患者希望手术切口小,一味小的手术切口是好事,殊不知如果肿块复发往往需要切除范围足够大,这就需要切口相对足够才是科学合理的。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0-09-12 20:38:20
  • 膝关节后侧是腘动脉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密集区域,而膝关节后侧肿块也是临床是非常常见的部位。住院医师或年轻医生,在这个位置做手术,一般会比较紧张或担心血管和神经损害,如何在切除肿块时候避免这种血管神经损害呢?这是一个住院医师和患者都关心的实际临床问题。本文做一个科普。 膝关节后侧的血管是从后内侧逐步渐渐移行到膝关节后侧中央的。胫后神经和腘血管基本一致在一起,腓总神经则分离位置在股二头肌腱的后侧,几乎紧贴着。在后侧肌肉中央打开间隙就是腘血管胫后神经,其深度不在最底层,也不在最上层,而在中间浮着的位置。辨别腓总神经很简单,就是解剖看到股二头肌,在其后侧边缘轻轻解剖后,就可以明确看到腓总神经,如果还有第二个解剖学标志物 就是腓骨头的近段后侧,两个解剖学标志可以精准定位腓总神经位置。理解这一段解剖学标志物,基本心中有谱了。 然后要术前观察肿块的位置和这些重要血管和神经的相对位置,决定膝关节后侧S形切口的具体方式,大小。显露后,先解剖分离哪个结构,肌肉如果切断和分离,还是直接到达关节囊位置,是否需要在腓肠肌止点部分分离还是不需要。这些问题作为骨肿瘤医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之后就是肿块切除边界,间室概念,切除范围是否足够大等问题的判断。还有就是哪些位置是可以电刀使用,哪些位置使用剪刀处理细节组织。 做到这里,基本上,手术会游刃有余,膝关节后侧肿块手术边界和保护血管神经就会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操作路径。 以上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术前评估决定成败,对解剖学的理解3D空间相对位置决定成败。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0-09-11 12:20:56
  • 软骨肉瘤的分类:软骨肉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软骨肉瘤和继发性软骨肉瘤。原发性是说直接发生就是软骨肉瘤,继发性是说哪些疾病会慢慢恶变成软骨肉瘤的。原发性软骨肉瘤病理类型上分为:普通型软骨肉瘤、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骨膜软骨肉瘤、间质型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等。继发性软骨肉瘤中,内生软骨瘤可以继发为普通型软骨肉瘤;软骨瘤病(Ollier病或Maffucci综合症)可以继发为间叶型软骨肉瘤;纤维结构不良可以继发为去分化型软骨肉瘤;骨Paget病可以继发为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孤立性骨软骨瘤或多发性软骨瘤病可以继发为骨膜型软骨肉瘤。 普通软骨肉瘤度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大多数的软骨肉瘤外科手术式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复发后的软骨肉瘤可以再次手术切除,如果切除的干净的话,可以不再复发。 去分化型和间叶型两种类型临床预后不好,需要化疗。原因在于这两种类型目前虽然依旧归类在软骨肉瘤,但实际上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与一般普通软骨肉瘤很不同。去分化软骨肉瘤病理学表现非常奇特:在一个病理视野下,一部分是分化良好的软骨肉瘤成分,另一部分是分化差的非软骨肉瘤成分,两种肿瘤成分病理镜下没有过渡的而是渭经分明,其中非软骨成分的部分主要是梭形基质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间叶型软骨肉瘤也是一种双向分化的软骨肉瘤,主要由类似尤文肉瘤的未分化的小圆肿瘤细胞和分化良好的软骨肉瘤成分构成。这里的小圆肿瘤细胞与尤文肉瘤在免疫组化上也是比较难以鉴别的。所以这两种软骨肉瘤需要化疗。化疗方案而言,去分化软骨肉瘤倾向于采用骨肉瘤方案,而间叶性软骨肉瘤由于含有小圆细胞,类似尤文肉瘤,可以采用尤文肉瘤的化疗方案。化疗的目的是消灭肺部转移潜在风险。 放疗对去分化型和间叶型两种软骨肉瘤也是具有一定局部控制的作用。放疗主要用于复发的无法切除的软骨肉瘤,或者在手术边界不够的软骨肉瘤减少复发率。主要在骨盆或脊柱躯干部位软骨肉瘤中使用较常用。 软骨肉瘤不同部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不同,躯干(如脊柱骨盆肩胛骨)软骨肉瘤和四肢软骨肉瘤的临床特征不同。 骨盆良性软骨瘤可能是不存在,如果由软骨成分的肿瘤,基本都是软骨肉瘤,对于骨盆的含有软骨成分的肿瘤,建议手术扩大切除而不是刮除手术。肩胛骨和脊柱软骨肉瘤也类似。 一般普通型软骨肉瘤病理学1级的手术方式可以是刮除;2-3级的软骨肉瘤需要手术切除。一般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包括(1)多发于躯干骨、肢体近心端、不适合根治术。(2)被误诊为良性软骨疾病来源的肿瘤采取不彻底切除手术。(3)生长缓慢而症状轻,延误诊断。影响软骨肉瘤预后的主要两点因素是(1)是否能广泛切除,切除干净。(2)组织学分级或病理学分类,去分化型和间叶型主要和病理类型关系大,而中央型普通型软骨肉瘤等主要和手术切除范围有关。一般而言,周围型和骨膜型的效果较好。 复发的软骨肉瘤如何治疗?依旧是需要病理类型的,如果是去分化或间叶性软骨肉瘤,要按照骨肉瘤或尤文肉瘤的化疗化疗加手术治疗。如果是普通型软骨肉瘤,则建议再次手术切除,范围足够大的话,是可以切除干净不再复发的。粘液性软骨肉瘤很容易复发,所有手术中无论如何不要让粘液破出来,手术边界一定要足够范围。
    沈宇辉 副主任医师 2020-04-10 14:26:16
  • 运动伤膝盖这个观点在坊间流传甚广。作为一名骨科及运动医学医生,由于我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说法,因此也不得不在与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被反复拷问或驳斥,例如“别的医生都叫我减少运动”,或者“膝盖用多了就会磨损,就像汽车轮胎一样”这类说法屡见不鲜。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大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量,远远达不到“损伤”膝关节的程度。一般患者所指的“伤”,其含义接近于“磨损”,而人体与机械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体的细胞具有再生能力。有些老年患者的膝关节丧失了细胞再生能力,确实容易“磨损”,但究其原因,这种磨损更多是由老化和退变引起,与运动关系不大。       因此稍微思索一下便知,运动伤
    叶庭均 主治医师 2020-02-22 11:07:1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