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暂无
  • 别名: ACS(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症状: 胸闷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病因


绝大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极少数ACS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可卡因,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 



主要高危因素

高血压: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病人越年轻、高血压时间持续时间越长,最终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大;但年龄较大的病人,发生心血管病并发症快而严重,发生率也高。

高血脂: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等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中不仅本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且病变进展迅速。本病患者糖耐量减低者也十分常见。

吸烟:吸烟不但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且也是导致冠心病恶化的独立因素。有报道说,心肌梗死发病率和冠心病死亡率,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多而升高。

其他: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长期压力山大而处于紧张情绪、不健康饮食(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等。

[收起]
绝大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极少数ACS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可卡因,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

主要高危因素
高血压: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病人越年轻、高血压时间持续时间越长,最终并发心血管...[详细]

发病机制

ACS主要发生机制为易损斑块破裂或溃疡合并血栓形成和(或)血管痉挛,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或急性闭塞。

临床表现

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或左胸部,呈压榨性、紧缩感、憋闷或烧灼感等,可向左上臂、下颌、颈、背、上腹部、肩部或左前臂尺侧放射,呈间断性或持续性,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窒息感、甚至晕厥。一般持续2~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可缓解。

不典型表现:牙痛、咽痛、上腹隐痛、消化不良、胸部针刺样痛或仅有呼吸困难。这些常见于老年、女性、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痴呆症患者。

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的非缺血性并发症。常根据临床表现、血红蛋白下降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输血等,将出血分型,并分为重度或轻度出血。

心律失常: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引起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膜电位和电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产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最常见及致死性并发症,老年患者更为普遍。

实验室检查

1.心肌损伤标志物

AMI时会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且其增高水平与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明显相关。①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肌钙蛋白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②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1)STEMI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②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NSTE-ACSST-T波动态变化是NSTE-ACS最有诊断价值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症状发作时可记录到一过性ST段改变(常表现2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下移≥O.1mV),症状缓解后ST段缺血性改变改善,或者发作时倒置T波是“伪正常化”,发作后恢复至原倒置状态更具有诊断意义,并提示有急性心肌缺血或严重冠脉疾病。初始心电图正常或临界改变,不能排除NSTE-ACS的可能性;患者出现症状时应再次记录心电图,且与无症状时或既往心电图对比,注意ST-T波的动态变化。

2.超声心动图:AMI及严重心肌缺血时可见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同时有助于了解左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3.其他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MRI等。[收起]
1.心电图
(1)STEMI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②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在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NSTE-ACSST-T波动态变化是NSTE-ACS最有诊断价值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症状发作时可记录到一过性ST段改变(常表现2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下移≥O.1mV),症状缓解后ST段缺血性改变改善,或者发作时倒置T波是“伪正常化”,发作后恢复至原倒置状态更具有诊断意义,并提示有急性心肌缺血或严重冠脉疾病...[详细]

诊断

当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或心电图动态改变而无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时,可诊断为心绞痛。

存在下列任何一项时,可以诊断心肌梗死。

1.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以下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

(1)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2)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按心电图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STEMI和NSTEMI);

(3)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4)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2.突发、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涉及心脏停跳,常伴有提示心肌缺血的症状、推测为新的ST段抬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或尸体检验显示新鲜血栓的证据,死亡发生在可取得血标本之前,或心脏生物标志物在血中出现之前。

3. 在基线肌钙蛋白正常、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的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定为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中包括1种已经证实的支架血栓形成相关的亚型。

4.基线肌钙蛋白值正常、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将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并发生新的病理性Q波或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新移植的或自身的冠状动脉闭塞,或有心肌活力丧失的影像学证据,定为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5.有AMI的病理学发现。[收起]
当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或心电图动态改变而无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时,可诊断为心绞痛。
存在下列任何一项时,可以诊断心肌梗死。
1.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以下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
(1)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2)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按心电图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STEMI和NSTEMI);
(3)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4)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2.突发、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涉及心脏停跳,常伴有提示心肌缺血的症状、推测为新的ST段抬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详细]

治疗

急救措施:发生疑似急性缺血性胸痛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并尽早向急救中心呼救。对无禁忌证的ACS患者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1.5mg。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STEMI患者,采用溶栓或介入治疗(PCI)方式尽可能早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其他治疗等。

预后

出血事件:溶栓和抗栓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严重出血和脑卒中,大约5%~10%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需要输血。

死亡和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30日死亡率大约7%,非致命性心肌梗死5%,脑卒中的危险接近1%。

预防

积极防治高血压:最重要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若预防失败,发生了高血压,就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其发展、恶化及并发症的发,如定期测量血压、限制钠盐摄入量、服用降压药物等。

降低血脂: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减轻、甚至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理调节膳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服用降血脂药物。

降低血糖: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多吃含粗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源性饮食纤维(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可阻止胆固醇、脂肪酸的吸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肪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浓度。

戒烟:不管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要禁止。戒烟宜从幼年开始,因为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性越大;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家族史的幼年儿童,吸烟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更大。

其他:防止超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放松紧张情绪。




[收起]
积极防治高血压:最重要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若预防失败,发生了高血压,就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其发展、恶化及并发症的发,如定期测量血压、限制钠盐摄入量、服用降压药物等。
降低血脂: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减轻、甚至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理调节膳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服用降血脂药物。
降低血糖: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多吃含粗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源性饮食纤维(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可阻止胆固醇、脂肪酸的吸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肪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浓度。
戒烟:不管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要禁止。戒烟宜从幼年开始,因为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