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 yngophar yngeal ref lux disease,LPRD)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咽部、喉部、鼻腔、气管等部位),造成局部黏膜的损伤,表现为咽异物感、咳嗽、声嘶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类疾病。LPRD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研究显示将近10%的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及超过50%的声嘶患者存在咽喉反流,且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预见咽喉反流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增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由于LPRD症状复杂多变、体征轻重不一,而且无特异性,临床工作中很难实现客观诊断及病情分级,从而临床上存在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以及误诊误治。按照循证医学...[详细]
病因
1.直接刺激 反流的酸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引起损伤及不适主诉。正常的喉部上皮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在喉咽反流患者中缺失,共同减弱了黏膜防御机制。同时,咽部黏膜缺乏食管的运动廓清能力及唾液中和作用,故较后者明显对反流刺激更敏感。 2.迷走反射 反流的物质可以刺激远端食管,引起迷走反射,引发的慢性咳嗽和清嗓可以对声带黏膜造成损伤,同时可以引起上食道括约肌的松弛反射,而使反流物进入到咽喉部引起损伤。...[详细]
临床表现
咽异物感或癔球感;声嘶及发音困难;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还有清嗓、咽痛、呼吸困难、口臭、咽部黏性分泌物增多、咽干等症状,其中前三者被认为尤其常见。
诊断
由于目前LPRD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国内外无统一诊断标准,我们建议在详细询问病史和喉镜检查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可作出初步诊断,若RSI>13分或RFS>7分,可诊断为疑似LPRD,才可以药物治疗。反对不经量表诊断的、凭经验对所有咽喉部疾患患者用抑酸治疗,防止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大量临床实践和随机对照试验认为咽喉反流性疾病存在勿容置疑,抑酸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广大患者受益。 1. 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PPI Test )...[详细]
治疗
1.抑酸治疗联合生活方式改变 仍然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后者主要包括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减少晚餐摄入、避免过食、戒烟酒浓茶咖啡及高脂类食物、甜食、酸性水果(橘子,杨梅等)、减重等,前二者被认为尤为重要,甚至研究发现单纯生活方式改善即可以使咽喉部不适症状获得明显缓解,从而提出把生活方式的改善作为主要治疗的观点。 (1)质子泵抑制剂(PPIs)质子泵驱动细胞内H+与小管内K+交换,质子泵抑制剂阻断了该交换途径,较原有的抑制胃酸的药物组胺受体拮抗剂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且夜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便,因此在喉咽反流的抑酸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治疗有效后应逐渐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