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心室、自发、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期前收缩组成的心律。如果是心脏电生理检查程序刺激所诱发的室速,则必须持续6个或6个以上连续的心室搏动。室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作时间稍长时即可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临床情况都表现较为紧急,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
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数见于各种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肌病变广泛而严重的患者,如冠心病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或合并室壁瘤者,心肌梗死后产生了心电活动的异常、室壁运动异常、束支传导异常及心力衰竭等为室速的发生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临床表现
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
2.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
4.基础心脏病的体征。
并发症
1.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中占80%~90%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大规模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患者10%以上以室性心动过速为特征,65%~85%在紧急救治时表现为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是室性心动过速最严重的并发症。 2.阿-斯综合征:也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是指一种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急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并伴有抽搐、面色苍白、发绀的综合征。在接受临床电生理检查的晕厥患者中,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占晕厥原因的20%。 3.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长期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脏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发生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称之为心动过速性心...[详细]
实验室检查
(一)病史、症状:室速多突然发作,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期内的药物应用史,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的应用史有时可帮助寻找室速发生的原因。 (二)体检发现:短阵室速或持续性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心脏听诊心率快而大致规则,发作间歇可闻及早搏。有基础心脏病或心率>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三...[详细]
诊断
任何宽QRS心动过速(QRS≥120毫秒)在证实为其他心律失常之前应看作VT。诊断依据ECG有独立的P波,融合波或夺获波,在胸导联QRS向量协调一致,额面QRS电轴>-30°。非心室源的心动过速,如规则的狭QRS心动过速,可由于差异传导形成宽QRS型心动过速。此种情况虽少见,但常反复误诊为VT。用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作试验性治疗是不适当的,因曾有报道VT病人用该药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虚脱和死亡。 VT伴低血压的即刻治疗措施为同步直流电击复律。一般50瓦秒即可重建窦性心律。程序刺激为另一种治疗方法,但通常时间不够;且可诱发VF,需要除颤器和训练有素的复苏人员。药物治疗VT可应用利多...[详细]
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有两个方面,即终止室速的发作及预防复发。首要问题是决定应对哪些病人给予治疗。除了β阻滞剂外,目前尚未能证实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况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亦会导致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因此,对于室速的治疗,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及晕厥发作,无需进行治疗;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 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药物治疗:①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如无效则按0.5mg/kg每分钟重复注射1次,30分钟内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维持量为1~4mg/min...[详细]
预防
预防复发的首要步骤为去除病因,如治疗心肌缺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治疗低血压、低血钾,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助于减少室速发作的次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过于缓慢,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或应用人工心脏起搏。考虑药物长期治疗的毒副作用,如心室晚电位阴性,非持续的或程控刺激不能诱发持续室速,不一定需抗心律失常治疗,如心室晚电位阳性、持续反复的发作或程控刺激可诱发室速,病人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时,有相当的危险性,需要用药预防。药物的选择最好通过电生理检查来筛选。QT间期延长的病人优先选用IB类药,如美西律。普罗帕酮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亦可优先选用。胺碘酮亦十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