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概述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病因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二、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因素难逃其咎。

三、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久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四、乳突发育不良导致病变所致。

五、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六、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七、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八、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九、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十、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

十一、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十二、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

[收起]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二、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因素难逃其咎。三、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久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四、乳突发育不良导致病变所致。五、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六、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七、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八、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九、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详细]

发病机制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

  (一)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3)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4)听力减退及耳鸣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5)耳聋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3)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鼓膜紧张部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收起]
(一)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1)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耳痛
耳深部疼痛...[详细]

并发症

  1、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迷路炎,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颅内并发症则包括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有生命危险。

其他辅助检查

  1、拔瓶塞声:

  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2、CT扫描:

  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诊断

  1.鼓膜

  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色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

  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

  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收起]
1.鼓膜  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色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  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详细]

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
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 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脓量多时 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预防

  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