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盘状红斑狼疮(DLE)是一种累及皮肤或(和)口腔黏膜相对良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张水龙等对201例DLE研究中发现,25%伴有消化系统疾患,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结肠炎、肠息肉及胃癌,10%伴有关节炎。按WHO规定,关节炎史作为判断结缔组织疾病的常用指标,5%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说明DLE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胶原纤维及其基质发生变性。本病分为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详细]
病因
红斑狼疮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该病主要与遗传素质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家族史、人类白细胞抗原研究及细胞核染色体研究均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当体内一些有遗传缺陷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发生DNA突变,从而导致免疫稳定机制失常时,就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对患者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该器官细胞的破坏;自身抗体还可在循环中与抗原相结合,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各种组织器官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损害。 许多外界刺激可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可导致免疫活性细胞的突变,如同光或紫外线照射、寒冷的刺激、精神创伤、细菌和病毒感染、较大的外科手术可诱发、加重本病...[详细]
发病机制
目前考虑该病发病机制可能有先天易感因素存住,存后天各种因素的激惹下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
1.口腔损害 损害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主要在唇,其次为颊、舌、腭部,最常见于唇红部,下唇红尤为常见,可能是由于日光照射的缘故。病损可局限于唇红部,也可扩展至唇周皮肤。损害初起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的充血斑,伴角质性脱屑,边界清楚,红斑中央略微凹陷,周缘略微高起,有放射状白色角化条纹排列,有时发红萎缩的病损黏膜上可见着色斑点或色素脱失,较四周低洼。若病损扩展至唇周皮肤,则唇红皮肤边界模糊不清。唇红萎缩红斑亦可发生糜烂、结痂。 颊黏膜病损仅次于唇黏膜发生,不具对称性,表现为圆形红斑,中央轻度萎缩,周围绕以病损、放射状角化条纹和扩张血管,病损中央也可出现糜烂溃疡。口腔黏膜其他部位常...[详细]
实验室检查
上皮萎缩,表面过度角化与不全角化,有时可见角质栓形成。棘细胞层萎缩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中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玻璃样变,纤维水肿断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小量浆细胞在血管周围浸润,血管扩张。上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时可见胶样小体出现。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上皮基底层有粗细不均的免疫球蛋白沉积,构成狼疮带。23%的患者出现胶样小体阳性染色。60%的患者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中呈现抗核抗体阳性白色角化病损,为镜下所见角质栓(图34~47)。...[详细]
诊断
1.为单发于下唇唇红黏膜的盘形病损,发生于口内颊黏膜的盘形病损不具对称性为本病特点。 2.面部皮损的盘形红斑,特别是蝶形红斑是本病特点。 3.病理表现出现的角质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变性是本病特点。 4.临床和病理仍不能确诊时,免疫病理检查出现狼疮带可作为诊断依据。
治疗
局部治疗:①嘱病人注意避免各种刺激因素,特别应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如需在日光下活动,也应采取措施,遮挡光照部位。②唇红部病损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液湿敷,每次20min,3次/d。湿敷后可涂擦软膏保护,如溃疡膏、氟轻松软膏、曲安西龙尿素软膏等,有消炎、促愈合作用,50%喹宁霜、10%水杨酸苯酯、氧化锌糊剂、5%对氨苯甲酸酒精溶液均有避光作用。③局部病损严重、长期糜烂不愈,可于病损基底部注射地塞米松2mg,加2%普鲁卡因1ml,3~7天注射1次,根据病情注射2~5次。④雾化吸入治疗适用于本症。 全身用药:口服氯喹、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沙利度胺(反应停)、环磷酰胺及中药外,尚有以下...[详细]
预后
盘状红斑狼疮属良性过程,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可以痊愈。5%的盘状红斑狼疮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极少数盘状红斑狼疮可发生癌变,癌变率低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马大权等1999年报告181例唇癌患者中10例(5.5%)癌变来自盘状红斑狼疮。作者提出该组病例中除1例癌变前诊断为DLE外,均诊断为慢性唇炎。史慧宝对660例DLE患者观察,有2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0.35%,上唇及下唇各1例。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发现2例DLE癌变,1例右颊黏膜溃烂9年余,9年前病理活检为盘状红斑狼疮。癌变后手术,平阳霉素及服用片仔癀。1例为下唇DLE 11年余,诊断为DLE,癌后手术,手术前活检诊断为疣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