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眶部的应用解剖及损伤特点 眼眶是一介于颅骨和面骨之间的骨性支架,呈圆锥状,顶为眶尖,有视神经穿过。底为眶缘,包括眶上缘、眶下缘、眶内缘和眶外缘。四壁分别为眶内壁、眶外壁、眶顶和眶底。眼眶由诸多面骨和颅骨共同构成,其中上颌骨眶突和颧骨眶突构成眼眶大部,两骨相接处形成眶下神经沟和眶下管,是眶底薄弱环节。眶底近眶尖部分由腭骨眶突所加强。眶外侧壁前份下2/3由颧骨眶突构成,上1/3由额骨颧突构成,二者结合部为颧额缝,是骨折好发部位。外侧壁后份则由蝶骨大翼眶面构成。眶底和眶外侧壁后3/4之间由眶下裂所分隔,仅前1/4由颧骨眶突将其连成一体。如果颧骨体骨折移位时,由于颧骨眶突的移位,由它构成的眶底外...[详细]
病因
在眼部受到大于眶腔的钝器打击时,由于眶缘骨质坚硬厚实,有时虽不骨折,但眶内容物常常受到冲击,被推向后方眶尖,使眶内压力骤增,造成眶底部位和眶内下壁的爆裂性骨折。此时,眼球可不发生破裂。
发病机制
爆裂性骨折发生机制:当眶的软组织受到外力撞击,眶内容物快速后退,眶内压力急剧增加,眶底及眶内侧壁即可发生爆裂性骨折。如只有眶底的骨折,眶缘未骨折,称为单纯性爆裂性骨折;同时伴发眶缘骨折者,称为非单纯性爆裂骨折。 单纯性爆裂骨折通常是由于受直径大于眶缘的钝物撞击引起,如拳头、肘部或网球等。由于受眶缘的保护,眼球可不受伤;如直径小于眶缘,则可引起眶内容物直接损伤,如眼球破裂等而不发生骨折。 为了阐明眶底爆裂性骨折的机制,国外有人用尸体做试验。当用网球急速撞击眶部时,发现尸体上出现眶底的爆裂骨折,同时有眶内壁纸板的骨折,但眶缘和颧骨并无骨折,加大撞击力量时则可同时发生眶缘和眶...[详细]
临床表现
眶部骨折以眶底骨折或眶底、眶内、外壁联合骨折多见,而眶内、外壁骨折造成的后果也主要是眶底下塌,眶内容物下陷,故以下的讨论均以眶底骨折为主。 1.眶周眼镜状淤血 由于眶周软组织疏松、血管丰富,眶部骨折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邻近软组织挫伤。眼睑、结膜及其周围软组织出血,在结膜下、眶周形成淤血斑,病人好像戴上一副深色眼镜,故称之为“眼镜征”。 2.复视 复视是眶部骨折特别是眶底骨折最常见的症状。眶部骨折造成复视的原因有以下4种情况:①眶部骨折时,伴发的眼球运动肌肉的直接损伤;②骨碎片损伤了支配眼肌的神经,如眶内壁骨折时,容易损伤动眼神经,造成眼上肌运动障碍;③眶壁骨折移位,软...[详细]
并发症
眶内壁的筛骨骨折同时伴前颅凹骨折、硬脑膜撕裂,则出现脑脊液鼻漏。眶部骨折常伴眼部损伤。眼内血管破裂出血,淤血,可导致眼压增高,继发青光眼眼睛特殊结构的损伤,如巩膜破裂、虹膜睫状体炎、晶状体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眼球破裂等,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失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照片:是眶部骨折诊断的常规手段和重要依据。可选用后前位,标准10°颏位,30°颏顶位,可显示窦腔和眶底。观察眶缘的完整性。对眶底上颌窦昏暗模糊者,应高度警惕眶底骨折的可能。三维CT片或常规CT片可避免结构的重叠。常规CT宜作冠状面扫描,对眶底骨折的诊断才有帮助,也有助于观察眶内容物下陷的程度。三维CT可避开软组织,只对骨骼进行三维重建,可显示骨折片及其与邻近骨骼的空间位置关系,对眶部骨折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均很有帮助。
诊断
由于眶部骨折常合并于其他面中份骨折,当有上颌骨或颧骨骨折时,应高度警惕眶部骨折。可依据以下情况判断: 1.根据临床表现 如果有损伤史,且有眶周淤血、复视或其他眼球形态或功能障碍,应高度警惕眶部骨折的可能。一般来说,若有伤后复视和眼球内陷,基本可确诊有眶底骨折。 2.临床检查 扪诊:眶缘区可有明显压痛,连续性中断,有台阶感;另可作视力、眼压、视野等眼科检查。 3.牵引试验 如果有眼球运动异常,可将球结膜浸润麻醉后,用眼科有齿镊通过巩膜夹住眼下直肌肌腱,向外牵拉。如果眼球运动恢复,则证明有眼球下陷,眼肌嵌顿,应尽早做手术复位。 4.X线照片 ...[详细]
治疗
眶底骨折的治疗,一般是采取手术治疗,切开复位。眶底骨缺损时行骨移植或用其他材料行眶底修补术。 1.手术目的 (1)眶内容物复位:尽早将嵌顿或内陷于骨折线上的眶内容物恢复到眼眶的正常位置上,恢复眼球活动。 (2)眶壁的修复:恢复原有眼眶的大小,使眼外肌的不平衡和眼球内陷尽量得以消除。 眶底骨折,如果无眼球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可不作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越早越好:在初期清创缝合或开放直视复位的同时,作眶内容物的复位和眶壁的修复,可避免后期的软组织水肿后嵌顿所导致的软组织复位困难。如果伤后软组织已明显肿胀可暂缓手术...[详细]
预后
鼻眶筛区骨折后眦距过宽的发生率为10%~17%。但在伤后早期因眶区软组织肿胀明显而被掩盖,很难在早期明确诊断。如果采用眼睑牵拉法,有助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