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the jaws)占颌骨各类型骨髓炎的绝大多数。发病年龄成人高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下颌骨明显比上颌骨多。下颌骨骨髓炎多见于青壮年,上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这与上、下颌骨结构特点,血供差异及炎症分泌物引流难易有关。 颌骨骨髓炎曾经是一相当常见而严重的疾患,病程较长,影响面容及功能。由于抗菌药物及口腔保健的发展,此症已越来越少,成为少见病症。但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日益发展,增加了对本病治疗的困难性。 骨髓炎(osteomyelitis)一词本身,指的是骨髓的炎症,但炎症过程极少仅限于骨髓,而是...[详细]
病因
1.诱因 虽然有大量的牙源性感染以及牙与骨髓腔之间的关系紧密,但牙源性骨髓炎现仍不多见,可能是由于宿主抵抗力有很大提高之故。除了微生物的毒性之外,宿主抗力及颌骨血运的情况,对骨髓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亦起重要作用。 改变宿主防卫力的全身性疾病,对骨髓炎的病程有深远影响。骨髓炎的发生可与下列疾病有关:糖尿病、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发热的疾病(如伤寒)等。近年的报道证明了在慢性酒精中毒者及滥用药物或吸毒者中,骨髓炎有较高的发生率。在诊断及治疗骨髓炎的同时,必须注意上述情况并同时治疗。 改变颌骨血运的情况亦为骨髓炎发生的诱因,包括放射线、骨质疏...[详细]
发病机制
骨髓炎开始于邻近感染病灶的直接传播,或病因为血源性。年龄在16岁以下的少年及儿童,长骨的骨髓炎约有85%为血源性的。然而在颌骨,引起的原因主要为牙源性的,感染来自牙髓或牙周组织。外伤,特别是开放性骨折,也是引起骨髓炎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少见。 上颌骨骨髓炎,与下颌骨相比,大为少见。这是由于上颌骨的血运远较下颌骨丰富之故。上颌骨较薄的皮质骨板和相对量少的骨髓组织,使感染不会被限制于颌骨内而排出至软组织内及鼻旁窦内。 下颌骨的情况不同,有较大的骨髓腔,较厚的皮质板和骨膜。血运受阻是骨髓炎发展的重要原因。上颌骨的血运来自颌内动脉,分支甚多,侧支吻合亦多,故即使某些分支因感染而...[详细]
临床表现
根据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1.急性期 全身发热、寒战、疲倦乏力、食欲缺乏、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织炎;病因牙有明显叩痛及伸长感。 2.慢性期 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皮肤可出现多数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按感染来源及病理特点,临床上又将化脓性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即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及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详细]
并发症
上颌骨骨髓炎如果炎症波及整个上颌骨体时,常伴有化脓性上颌窦炎,鼻腔与口腔牙龈袋均有脓液外溢。如果炎症突破骨板,可迅速向眶下区、颊部、颧部、翼腭凹或颞下间隙等部位扩散伴发间隙感染,或直接侵入眼眶,引起眶周及球后脓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所见 骨髓炎发生后2周以内,X线检查无诊断价值。一般认为,骨矿质破坏达30%~60%时,X线检查方有诊断意义。 X线所见可据病情发展有4个阶段:①弥散破坏期:骨小梁有模糊斑点状破坏,病变散在分布,中可杂有“正常”骨质,骨髓腔增大,似“虫咬状”,界限模糊;②病变开始局限期:破坏灶周围的界限清楚,有的已有死骨形成,有的病例可见到病理性骨折;③新骨形成期:死骨已有分离及移位,周围的骨小梁增多,变粗,皮质骨外有新骨增生;④愈合期:病灶部位骨质已致密。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骨样骨瘤,变形性骨炎(Paget病),恶性生骨性肿瘤(如骨肉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