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是青年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在对本病的认识过程中,曾被称为乳腺纤维腺瘤、腺纤维瘤(adenofibroma)、腺瘤(adenoma)、囊性腺纤维瘤、黏液纤维腺瘤等。实际上这仅仅是由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的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则称为纤维腺瘤;如果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则称为腺纤维瘤;肿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不同种类的肿瘤只是具有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差异,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无差别,所以准确分类并无必要。
病因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但一致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失衡 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 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的高低不一,以致对敏感性高的局部组织易患本病。另外由于局部解剖、生理特性的差异,致使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才得病。说明以上两种原因是协同作用的。 3.饮食因素 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使之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详细]
发病机制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特点为: 1.大体形态 肿瘤一般呈圆球形、椭圆形、分叶状,与周围境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直径多在3cm以内,质地较坚实。切面质地均匀呈灰红色,略向外翻,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裂隙及黏液样光泽,少数可见切面有囊腔及囊内乳头状瘤形成。有时还见钙化区或骨化区(图1)。 2.组织形态 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以下5型。 (1)管周型(围管型):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力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也不呈黏液样变性。增生的纤维组织从周围压迫乳管及腺泡使其成为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变性或玻璃样变...[详细]
临床表现
病人常在无意中发现乳内有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亦可为多发,也可在双侧乳腺内同时发生,以乳腺外上象限较为多见,有时在乳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称为乳腺纤维腺瘤病。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但妊娠期及哺乳期生长较快。肿瘤直径1~3cm,亦有超过10cm以上者。常呈圆形、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缘清楚,表面光滑,移动良好,触诊有滑动感。无触压痛,无乳头溢液。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 1.普通型 最常见,瘤体直径常在1~3cm,生长缓慢。 2.青春型 少见,月经初潮前发生,肿瘤生长速度快,瘤体较大,可致皮肤紧张变薄,皮肤静脉怒张。 3.巨纤维腺瘤 亦称分叶型纤维腺瘤,多见于...[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1.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涂片中可见成堆导管上皮细胞,散在或成群的成纤维细胞,背景见黏液,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 2.组织病理学检查 用于下列情况:①患者年龄较大,或同侧腋下有肿大淋巴结;②乳腺特殊检查疑有恶性可能者;③有乳腺癌家族史者;④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异形细胞或有可疑癌细胞者。
其他辅助检查
1.钼靶X线片 X线影像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其密度高于乳腺腺体。少数病人可见钙化,多为颗粒柱状、树枝状、细砂状(图5)。如果为大颗粒状或大块状钙化,则具有诊断意义。 2.B超检查 声像示肿瘤为圆形、椭圆形,实质性,边界清楚,内部为均质的弱光点,后壁线完整,有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增强(图6)。 3.液晶热图 肿瘤为低温图像或正常热图像,皮肤血管无异常。 4.红外线透照 肿瘤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透光度基本一致,瘤体较大,边界清晰,周围没有血管改变的暗影。...[详细]
诊断
根据年轻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及触诊特点,如肿瘤表面光滑、质韧实、边缘清楚,活动良好等,常可明确诊断。对于诊断较困难的病例,借助乳腺的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手术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若已明确诊断,其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①对诊断明确的未婚妇女,可考虑择期手术处理,以婚前切除为宜;②对婚后未孕的病人,宜在计划怀孕前手术切除。因怀孕和哺乳均可使肿瘤生长加快;③怀孕后发现肿瘤者,宜在怀孕3~6个月间行手术切除;④对年龄超过35岁以上者,应及时手术治疗;⑤对于无妊娠、哺乳、外伤等促使肿瘤生长的情况时,肿瘤短期内突然生长加快,应立即手术。 (2)手术治疗注意点:手术切除标本均应常规送病理活检,以便最后确诊。手术切口的设计应考虑美学与功能的需要。如需要哺乳者,应做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若以后不需要哺乳者,可沿乳晕...[详细]
预后
乳腺纤维腺瘤如能完整切除,则很少复发。但同侧或对侧乳腺内仍可发生异时性乳腺纤维腺,仍应手术切除。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