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起源于肺动脉原位者(in situ)称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堵塞两个肺叶动脉以上或伴有血压下降者称大块肺栓塞(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临床上,肺栓塞与肺梗死或肺栓塞与肺血栓形成有时难以区别。 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肺栓塞不仅在西方,在我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且误诊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实属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近10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详细]
发病机制
1.病理改变 肺栓塞的栓子最多见的为血性栓子,其他的还有少见的空气、脂肪、羊水等。栓子可从微血栓到巨大的骑跨型血栓。微血栓栓塞需反复多发才能引起肺血流动力学改变。最近有人提出“多发性肺微血栓栓塞”实质是肺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微血栓形成。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叶动脉者谓“大块肺栓塞”。一般少者可累及2~3个肺段,多者可达19个肺段中的15~16个,平均为9.22个。根据Morpurgo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统计,肺栓塞发生部位分布如下:双肺为26.77%,双肺多发l8.89%,右肺14.96%,肺动脉主干12.67%,右肺多发6.29%,右下肺5.51%,左肺4.72%,右上肺2.36%,左下肺2.3...[详细]
临床表现
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痛、惊恐、心动过速、咳嗽、咯血、下肢疼痛。目前认为上述临床表现,即使是综合考虑,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仍有限,因为他们既不具有特异性也不具有敏感性。 尽管某一些临床表现并不能用于确诊肺栓塞,但他们的缺如则提示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大量的研究表明,肺栓塞病中仅16%无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4次/分),而既无呼吸困难同时又无胸痛者仅为3%。因而,同时无上述表现,且胸片正常时,实际上可排除肺栓塞。 英国胸科协会(BTS)将肺栓塞分为循环衰竭型、肺出血型和单纯性呼吸困难型(表1)。 1.循环衰竭型 有低血压和(或)意...[详细]
并发症
合并咯血、肺梗死、大块肺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心源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肺栓塞时因V/Q比例失调及过度通气,常伴有低氧血症和低二氧化碳血症,但在较小的肺栓塞或慢性肺栓塞情况下,亦可表现为正常的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此时并不能排除进行进一步的肺栓塞检查。当存在低氧血症时,动脉氧分压与栓塞的范围及肺动脉高压成正比。 2.血浆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为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仅在纤维蛋白原形成与分解处于稳定状态才出现。若以血浆D-二聚体浓度>500μg/L作为诊断血管栓塞的阳性界限值,对判断肺栓塞有很好的敏感性(98%),且3天和7天后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6%和93%),但其特异性不高,因许多疾病可与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降解有关,如心...[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肺栓塞的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但缺乏特异性。97%的大块肺栓塞和77%的次大块肺栓塞可发现心电图异常,多在发病后数小时出现,常于数周内消失。因此需对肺栓塞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最常见的改变是V1~V2导联的T波倒置和ST段压低(68%)。比较有意义的改变是I导联S波变深,Ⅲ导联出现深的Q波和倒置的T波,即所谓类似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I QⅢTⅢ型。其他改变还包括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肺型P波和低电压,也可发生心律失常(20%~25%)。据报道T波倒置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经治疗后该改变的逆转表明预后良好。 2.胸部X线检...[详细]
诊断
近年来,有关肺栓塞诊断策略发生了新变化。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将一个简单的对肺栓塞临床预测可能性(pretestclinical probability,PCP)模式与D-二聚体检测、下肢超声检查以及核素显像结合在一起,可将大多数怀疑为肺栓塞的病人排除掉,因资料表明在开始怀疑为肺栓塞的病人中,仅20%~35%为真正的肺栓塞患者。Moerloose等提出较为简便的肺栓塞诊断流程图(图1)。其中关键性的步骤是肺栓塞PCP的评判标准(表3)。...[详细]
治疗
肺栓塞治疗有三方面的目的:①防止新的血栓形成;②防止造成栓塞的栓子进一步增大;③减少和防止因肺栓塞血管闭塞或心肺功能衰竭造成的病变长期存在。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首要治疗目的在于通过清除和溶解肺血管床内的血栓栓子,减轻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变的病理变化。肺栓塞的治疗目标是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恢复或维持足够的循环血容量,防止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防止再发。治疗的选择依据栓子的大小和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对于中度或高度可疑的肺栓塞病人,需在做进一步检查前即可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因肺栓塞复发的危险性要超过治疗抗凝并发症的危险性。 近年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化学等高新技术,已制备出多种抗凝...[详细]
预后
肺栓塞的部位和原有肺功能情况决定预后。肺栓塞的自然病死率不完全清楚。大约不到10%的栓塞病人在急性期致死,其中75%在症状出现后1h内死亡,其余25%在以后的48h内死亡。大多肺栓塞可在血凝块破碎、脱落和蛋白溶解作用下被消除;或在原位机化收缩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大约2~8周可恢复至原来水平。肺栓塞极少导致慢性肺部疾病,发生永久性肺动脉高压亦为罕见。当频繁反复发生栓塞而吸收不充分时可发展成慢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慢性病患者。
预防
虽然肺栓塞的栓子可来源于全身任何体静脉系统和右心房、室,但最多还是来自下肢深静脉,因此,肺栓塞的最重要预防是针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积极医治脚部感染(包括脚癣)和防治静脉曲张等。一旦发生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应卧床休息,下肢减少活动,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凝剂。手术和创伤后应减少卧床时间,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如需长期卧床者应定期做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以减轻血液停滞。慢性心肺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外,亦应减少卧床,有血栓形成或栓塞证据时可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长途乘车、乘机者应适时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疑有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者可做下肢阻抗容积图、血管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或常规静脉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