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正常情况下经口服药时,药物从口腔经过食管很快到达胃,很少引起食管的不良反应。但是如果食管本身存在异常,如受压、狭窄、运动障碍、胃食管反流等,以及服药方法不当,如卧位服药、服药时进水太少,致使药物在食管滞留时间延长,某些药物则可引起食管损伤,这种因药物而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称为药物性食管炎(drug-induced esophagitis)。
病因
药物性食管炎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抗生素是导致药物性食管炎的最常见药物,其食管损伤常不严重。国外报道一组40例患者服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片剂或胶囊后,食管镜检均发现有食管溃疡,其中胶囊引起的食管溃疡占多数,说明胶囊在食管中比片剂更容易滞留和溶解。服用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患者亦可见食管溃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还可引起食管念珠菌感染。 氯化钾引起的食管病变以溃疡居多,其他可见狭窄、穿孔、出血等。Pemberton报道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0天的患者,因服用氯化钾缓释片出现食管狭窄,食管镜检查见食管下1/3有溃疡病灶和白色分泌物。McCall亦报道1例左房瘤样扩张导致食管受压的患者...[详细]
发病机制
药物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常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而且往往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食管疾病和异常,包括食管运动障碍,如运动不协调、痉挛、胡桃夹食管、胃食管反流病等;心房增大、纵隔肿瘤等压迫食管引起食管狭窄;二尖瓣置换术后食管移位等易于导致药物在食管中滞留。 2.药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溶解度以及与食管黏膜接触时间可影响药物毒性。某些药物或高浓度药物滞留于食管,由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可直接腐蚀食管黏膜和溶解黏膜细胞屏障,如四环素、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等。 3.某些药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易致胃食管反流,将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损伤,如茶碱、硝酸甘油、烟酸等。...[详细]
临床表现
1.常在服药后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出现胸骨后疼痛,疼痛常呈持续性,进食后疼痛加重,可向颈、背、上肢放射。有些患者出现吞咽疼痛、咽下困难、低热以及呕血、黑粪等,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以及紧缩感。 2.少数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后,仅表现为食管狭窄症状。少数患者因胸骨后疼痛伴功能性ST-T异常而误诊为心肌炎。
并发症
其常见的表现形式为食管炎症和食管溃疡,有时并发食管出血、狭窄、穿孔以及食管念珠菌病感染。
实验室检查
本病合并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食管吞钡检查 可见溃疡龛影和溃疡周边黏膜水肿形成的晕轮,有时可发现食管狭窄。 2.食管镜检查 可见食管黏膜呈炎性改变,如黏膜发红、血管模糊、糜烂、溃疡,多数可见渗出,甚至出血以及狭窄。
诊断
药物性食管炎的诊断依据应根据: 1.有服用易损伤食管的药物史,且服药时常不用水或只饮用少量水或服药后即取卧位,或这些患者又存在引起食管病变的其他诱发因素,如食管受压、胃食管反流等。 2.常在服药后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出现胸骨后疼痛,疼痛常呈持续性,进食后疼痛加重,可向颈、背、上肢放射。有些患者出现吞咽疼痛、咽下困难、低热以及呕血、黑粪等,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以及紧缩感。 3.X线食管吞钡检查可见溃疡龛影和溃疡周边黏膜水肿形成的晕轮,有时可发现食管狭窄。 4.食管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呈炎性改变,如黏膜发红、血管模糊、糜烂、溃疡,多数可见渗出,甚至出血以...[详细]
治疗
药物性食管炎如能早期诊断,且处理得当,常可完全治愈。处理措施包括: 1.停服致病药物,如必须应用,可考虑肠外给药或以液体剂型口服。 2.口服或静脉给予制酸剂或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严重者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还可静脉输液及补充营养。 3.发生食管狭窄的患者可行食管扩张术。 4.有出血、穿孔及真菌感染等,可给予相应的治疗。
预后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预防
对能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应小心送服或改换别的药物,尤其对老年人及食管有结构和功能异常者。叮嘱患者取坐位或立位服药,要饮用足够的水送服。睡前服药因易发生食管滞留应提醒患者注意,卧床不起的患者及吞咽困难者应尽量应用液体制剂或肠外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