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神经外科 
  • 别名: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 症状: 头痛 头晕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脑出血 

概述

过去一般认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是由于邻近脑室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或脑穿通伤经过脑室系统,伤道的血流入脑室,并且很少见,而来自脑室壁的出血就更为少见。CT扫描应用于临床诊断后,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发现外伤性脑室出血并非少见,而且常出现在非危重的患者中。

病因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有二:其一是因暴力作用在额或枕部,使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时,脑室壁产生剪力变形,撕破室管膜血管而致,称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其二是外伤性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而引起,谓之继发性脑室内出血。

发病机制

1.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大多伴有广泛性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脑室邻近的血肿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
2.单纯脑室内出血 部分患者为单纯脑室内出血伴轻度脑挫裂伤。这是由于外伤时脑室瞬间扩张,造成室膜下静脉撕裂出血。脉络丛的损伤出血极为少见。
在脑室内有少量血液,可被脑脊液稀释而不引起脑室系统梗阻;大量者可形成血肿,堵塞室间孔、第三脑室、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引起脑室内脑脊液循环梗阻。

临床表现

病人伤后大多意识丧失,昏迷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有些病人意识障碍可较轻,部分患者尚有中枢性高热,持续40℃以上,呼吸急促,去皮质强直及瞳孔变化,易与脑干损伤及丘脑下部损伤相混淆。极少数病人可呈濒死状态。

并发症

1.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复发性及迟发性血肿,应及时处理,并做影像复查(图1)。

2.应妥善控制继发性脑肿胀和脑水肿。
3.重症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应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4.长期昏迷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下丘脑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褥疮等,在加强护理措施的同时,应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表现。

其他辅助检查

CT扫描主要表现为脑室内的高密度出血。如果脑内血肿破入脑室,可见半球内的血肿腔。当血肿较大造成脑室梗阻时,可见双侧脑室扩大。

诊断

CT应用以前,脑室内出血的诊断较困难,多在钻颅和(或)开颅探查中,穿刺脑室后确诊。CT的出现,不仅使本病能得以确诊,而且可了解出血的来源,血肿在脑室内的分布以及颅内其他部位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的发生情况。

治疗

本病往往并发严重脑挫裂伤和(或)其他部位的血肿,其危害性尤甚于脑室内出血,应该在及时处理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的同时,行脑室引流术,或在清除颅内血肿及挫碎脑组织之后,切开脑室排出引起脑室阻塞的血凝块。通常,少量脑室出血多能自行吸收,即使有少量血凝块也能在10天左右液化,故采用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数次即可使脑脊液转清;若脑室出血量大,充盈全脑室系统时,则需行脑室切开或钻孔冲洗引流,前者多在剖开术中同时施行,后者则可行双侧额角脑室穿刺,用生理盐水等量交替冲洗,尽量排出积血,必要时亦可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以便减少脑室扩张、脑积水,同时,也减轻对丘脑下部和脑干上端的挤压,从而避免该区灰质核团发生缺血、缺氧性继发损害。当病人意识情况好转,脑脊液循环仍不通畅,脑室引流拔除困难时,及时进行分流手术。[收起] 本病往往并发严重脑挫裂伤和(或)其他部位的血肿,其危害性尤甚于脑室内出血,应该在及时处理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的同时,行脑室引流术,或在清除颅内血肿及挫碎脑组织之后,切开脑室排出引起脑室阻塞的血凝块。通常,少量脑室出血多能自行吸收,即使有少量血凝块也能在10天左右液化,故采用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数次即可使脑脊液转清;若脑室出血量大,充盈全脑室系统时,则需行脑室切开或钻孔冲洗引流,前者多在剖开术中同时施行,后者则可行双侧额角脑室穿刺,用生理盐水等量交替冲洗,尽量排出积血,必要时亦可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以便减少脑室扩张、脑积水,同时,也减轻对丘脑下部和脑干上端的挤压,从而避免该区灰质核团发生缺血、...[详细]

预后

脑室内出血量的多少、原发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病人年龄的长幼以及有无早期脑室系统扩大等因素均直接影响预后,病死率31.6%~76.6%,幸存者常残留功能缺损及智力障碍。

预防

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