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乳腺腺病(adenosis of breast)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其主要改变是乳腺的腺泡和小导管明显的局灶性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基本失去正常形态,甚者腺泡上皮细胞散居于纤维基质中。Foote、Urban和Dawsorn称之为硬化性腺病(scleradenitis),Bonser等称之为小叶硬化病(sclerema of leaflet)。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3期:即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有文献报道,除小叶增生未发现癌变外,后2期均有癌变存在,该现象有重要临床意义。
病因
一般认为和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有关。即可能与卵巢功能紊乱、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而发病。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改变特点是: 1.大体形态 肿块多为灰白色、较坚硬的结节,无包膜,与正常乳腺组织边界不清。单发或多发,其大小多在2cm以内。切面见灰白色或棕色半透明的颗粒状改变,有时和乳腺癌不易区别。 2.组织形态 主要改变可分为3型或3期。 (1)小叶增生型:为腺病的早期形态,主要为乳腺小叶增生,小叶内导管及腺泡均增生,数目增多,小叶体积增大,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小叶内及小叶间见有淋巴细胞浸润,小叶境界仍保持清楚,小叶形态不规整或小叶间相互靠近。此型又可分为: ①腺泡型腺病:主要是小叶内腺泡增生,数目增多,腺泡上皮增生成两层或多层并充满腺泡腔中(图...[详细]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年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约2年左右,发病年龄较乳腺囊性增生病早5年左右。乳腺周期性疼痛和肿块为本病的主要表现。 1.周期性疼痛 表现为月经前乳腺胀痛加重、肿块增大;行经后疼痛减轻或缓解,肿块变小。此种周期性疼痛常因病变分型而不一。在小叶增生型时,周期性疼痛非常明显,纤维腺病型时则疼痛减轻,硬化性型时几乎无疼痛。疼痛常为胀痛、针刺样痛或隐痛,可向患侧腋窝、肩部放射。 2.乳房肿块 常为多个,可累及两侧乳腺。但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直径多在2cm以上。肿块形状不一,呈片块状、结节状和条索状等,边缘不甚清楚。肿块硬度随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而不一。小叶增生型,肿块质...[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其他辅助检查
1.钼靶X线摄影 病变可局限于乳房的某一区域、也可广泛弥散于乳房中。增生的乳腺密度增高,呈结节状或毛玻璃状,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一般模糊不清。弥漫性病变整个乳腺密度增高,正常的腺体结构消失,病变阴影趋向融合。少数患者可有相对粗大的钙化灶,广泛地分布于病变区内(图4)。 2.乳腺内结构紊乱,腺体组织回声增粗,光点增强呈颗粒状,增生结节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带状强回声交织形成的网状阴影,或类似“豹皮样”回声结构(图5)。...[详细]
诊断
中年女性出现的乳腺周期性疼痛和肿块,伴月经规律性改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可行X线摄影和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中医治疗 (1)全身治疗: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散结的方法。可用中成药乳癖消片、乳疾宁片、乳康片、乳结消颗粒等药内服。还可用以下方剂煎服。 柴胡9g、制香附9g、当归12g、赤白芍(各)12g、青陈皮(各)6g、全瓜蒌15g、桃仁12g、生牡蛎30g、泽兰12g、生甘草3g。若肿块痛甚者加炙乳没药(各)4.5g、延胡9g、肿块质坚加三棱9g、莪术12g、海藻12g、月经量少加益母草5g、丹参12g、月经提前加黄精12g、女贞子12g。 (2)局部治疗:还可选用乳结消贴膏及药物胸罩外用。都可有一定疗效。 (3)针灸治疗:可取肾俞、乳根、足三里、膻中为主穴。...[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