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概述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即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1/4),是腹部外科常见病。但因阑尾的解剖位置变异较多,故临床表现亦多变易,有时被误诊。
阑尾位于盲肠顶(末)端,约在回盲瓣下2.5cm处,形似细小盲管,近端与盲肠相通。成人阑尾长度差异很大,一般为5~10cm,外径0.5~0.7cm,内径0.3~0.4cm。阑尾系膜短呈三角形。阑尾实际是盲肠末端的延续,其纵肌层由三条结肠带在阑尾基部集束而成,阑尾尖端可指向不同方向(图1)。

阑尾在盲肠后位时,有时部分甚至全部位于腹膜外,在各种位置中以盲肠内下位最为常见。如中肠旋转不全,阑尾位置可随盲肠位置异常而改变(图2)。

阑尾的血液供应来自阑尾动脉,它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沿阑尾系膜缘行走并分支到阑尾。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与盲肠的动脉之间无侧支沟通。阑尾静脉与动脉伴行,血液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进入门静脉。
阑尾的神经位于系膜内,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上传的信息随交感神经进入脊髓第10胸节。
阑尾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网,黏膜下有很多淋巴滤泡,淋巴管与系膜内的血管伴行。在儿童时期阑尾的淋巴组织特别丰富并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到成人期此功能已消失。
阑尾具有蠕动和吸收水分的功能,黏膜上皮有许多杯状细胞。[收起]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即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1/4),是腹部外科常见病。但因阑尾的解剖位置变异较多,故临床表现亦多变易,有时被误诊。
阑尾位于盲肠顶(末)端,约在回盲瓣下2.5cm处,形似细小盲管,近端与盲肠相通。成人阑尾长度差异很大,一般为5~10cm,外径0.5~0.7cm,内径0.3~0.4cm。阑尾系膜短呈三角形。阑尾实际是盲肠末端的延续,其纵肌层由三条结肠带在阑尾基部集束而成,阑尾尖端可指向不同方向(图1)。

阑尾在盲肠后位时,有时部分甚至全部位于腹膜外,在各种位置中以盲肠内下位最为常见。如中肠旋...[详细]

病因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因素尚不肯定。但多数意见认为几种因素综合而发生。其中公认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梗阻 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有人发现坏疽性阑尾炎几乎都有梗阻存在。常见的梗阻原因为:①堵塞阑尾腔的粪石、干结的粪块、食物碎屑、异物、蛔虫等;②阑尾壁曾被破坏而致管腔狭窄或粘连;③阑尾系膜过短而形成的阑尾扭曲,阻碍管道通畅;④阑尾壁内淋巴组织增生或水肿引起管腔变狭窄;⑤阑尾开口于盲肠部位的附近有病变,如炎症、息肉、结核、肿瘤等,使阑尾开口受压,排空受阻。其中粪石梗阻最为常见,约占1/3。
梗阻为急性阑尾炎发病常见的基本因素,因此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经常先有剑突下或脐部绞痛,这是阑尾管腔受阻、内压增高引起的症状。此外,切除阑尾的标本中常可见到粪石梗阻管腔,远端明显炎症甚至坏疽穿孔。
2.感染 也有无梗阻而发病者,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阑尾腔因与盲肠相通,因此具有与盲肠腔内相同的以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为主的菌种和数量。若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少数病人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因此也被认为感染可由血运传至阑尾。还有一部分感染起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侵入阑尾。
3.其他 被认为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一旦超过正常强度,可以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此外,也有人认为急性阑尾炎发病与饮食习惯和遗传有关。多纤维素饮食的地区发病率低,可能与结肠排空加快、便秘减少有关。因便秘而习惯性应用缓泻药可能使肠道黏膜充血,也可影响阑尾。有人认为遗传因素与阑尾先天性畸形有关。过度扭曲、管腔细小、长度过长、血运不佳等都是易发生急性炎症的条件。[收起]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因素尚不肯定。但多数意见认为几种因素综合而发生。其中公认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梗阻 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有人发现坏疽性阑尾炎几乎都有梗阻存在。常见的梗阻原因为:①堵塞阑尾腔的粪石、干结的粪块、食物碎屑、异物、蛔虫等;②阑尾壁曾被破坏而致管腔狭窄或粘连;③阑尾系膜过短而形成的阑尾扭曲,阻碍管道通畅;④阑尾壁内淋巴组织增生或水肿引起管腔变狭窄;⑤阑尾开口于盲肠部位的附近有病变,如炎症、息肉、结核、肿瘤等,使阑尾开口受压,排空受阻。其中粪石梗...[详细]

发病机制

1.病理类型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管壁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3种类型。三者通常是炎症发展的3个不同阶段,但也可能是由于发病因素的不同而得到的3种不同的直接后果。由于并发穿孔,因而合并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更为复杂多变。
(1)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有轻度炎症改变,水肿充血不严重;或浆膜充血发红,阑尾壁各层中均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黏膜层较重,有浅表小出血点或溃疡(图3)。此类阑尾炎属早期轻度感染。临床症状和机体反应也较轻,如能及时处理,可达到炎症吸收、感染消退,阑尾可恢复正常。

(2)化脓性阑尾炎:由早期炎症加重而致,或由于阑尾管腔梗阻,内压增高,远端血运严重受阻,感染形成和蔓延迅速,以致数小时内即成化脓性甚至蜂窝织炎性感染。阑尾肿胀显著,浆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较多脓性渗出物,有的部分或全部为大网膜所包裹。阑尾壁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已形成微小脓肿,或已为大小不一的大量微小脓肿所占。阑尾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有明显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的现象。化脓性阑尾炎可引起阑尾周围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因为穿孔而致弥漫性腹膜炎。此类阑尾炎的阑尾已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即使保守恢复,阑尾壁的瘢痕挛缩,可使管腔狭窄,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图4)。

(3)坏疽性阑尾炎:由于阑尾化脓性感染加重所致,或因阑尾管腔严重梗阻,阑尾血运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而致阑尾坏疽,达到阑尾急性炎症中最严重的程度。根据阑尾血运阻断的部位,阑尾呈现部分或全部坏死。坏死部分呈紫黑色,黏膜几近全部糜烂脱落,阑尾腔内有血性脓液(图5)。多数合并有穿孔,并为大网膜所包盖,周围有局限脓液积存或已成弥漫性腹膜炎。此类阑尾炎既可发生于特定的发病条件,也可发生于临床上误诊和延误治疗后,一旦出现,不但有严重的局部体征。同时有剧烈的周身反应如中毒性休克,会出现致死性的后果,因此有人将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合称为重度阑尾炎(advanced appendicitis),也是急性阑尾炎发展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发生的。

上述三类急性阑尾炎如仍局限于阑尾而不涉及四周,则其感染对机体的影响较轻,处理容易,效果良好。但当阑尾炎症严重,涉及四围,尤其是并发穿孔,感染侵至腹腔,炎症由阑尾局部扩散至部分或全部腹腔,病理因此而复杂,也造成处理上的困难。
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是指感染由急性阑尾炎扩展至周围腹腔,可以发生于阑尾穿孔早期或并无穿孔,仅是浆膜上脓性渗液积于周围而形成。腹膜炎症常因大网膜或周围肠袢包围而局限,积存的脓性渗液所产生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以因未及时处理而转化成为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腹膜炎有可能吸收消失,一旦形成脓肿,除脓量很少外,均需手术引流。脓肿可因脓液多、内压高,溃破脓肿壁而成弥漫性腹膜炎;或形成腹腔内多发脓肿;或溃破至附近脏器(肠道、膀胱、阴道)而形成内瘘;或溃破腹壁形成窦道;或因脓肿壁纤维化加重,形成局限性炎症包块而误为肿瘤。
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中最为严重的病理改变。阑尾炎症严重,进展迅速,局部尚来不及有大网膜或肠袢粘连保护,一旦穿孔,感染很快蔓及全部腹腔,因此常见于坏疽性阑尾炎。感染涉及全部腹腔时,因腹腔面积大,渗液量大,很快导致病人血容量不足,同时腹腔内感染的细菌和毒素大量被吸收,使病人在很短时间内处于全身性的脓毒血症和休克中,往往因此而病情危急,死亡率很高。急性阑尾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与阑尾穿孔有关,穿孔发生于坏疽性阑尾炎但也可发生于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程晚期,多数在阑尾梗阻部位或远侧。有人统计1000例急性阑尾炎中,穿孔占21%而只有7%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关键在于机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大网膜、附近的肠系膜和小肠袢可迅速黏附穿孔处,使之局限。只有当病人缺乏此种能力时,阑尾穿孔所致的感染扩散才能漫及全腹腔。婴幼儿大网膜过短、妊娠期的子宫妨碍大网膜下降、老年体弱和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症的病人,缺乏局限感染的能力,都是易于在阑尾穿孔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原因,必须重视。急性阑尾炎并发脓毒血症还可见于严重感染经阑尾静脉侵入门静脉而成化脓性门静脉炎或多发性肝脓肿时,虽属少见,但有极高的病死率。
2.疾病转归 上述不同病理类型可随机体防御机制强弱,治疗是否及时、正确而有不同转化。
(1)炎症消退:单纯性阑尾炎在黏膜尚未形成溃疡前,及时抗炎可能使炎症消退而不遗留病理改变。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如经治疗即使炎症消退,也将是瘢痕性愈合,致阑尾腔变窄、壁增厚,阑尾发生扭曲,易复发。
(2)炎症局限化:化脓或坏疽、穿孔后,阑尾为大网膜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粘连成炎性包块,这是炎症被局限化的一种转归,如脓液不多可被完全吸收。
(3)炎症扩散:如机体防御机制差,或未予及时治疗,炎症加剧而致阑尾化脓、坏疽穿孔乃至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等。[收起]
1.病理类型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管壁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3种类型。三者通常是炎症发展的3个不同阶段,但也可能是由于发病因素的不同而得到的3种不同的直接后果。由于并发穿孔,因而合并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更为复杂多变。
(1)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有轻度炎症改变,水肿充血不严重;或浆膜充血发红,阑尾壁各层中均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黏膜层较重,有浅表小出血点或溃疡(图3)。此类阑尾炎属早期轻度感染。临床症状和机体反应也较轻,如能及时处理,可达到炎症吸收、感染消退,阑尾可恢复正常。

(2)化脓性...[详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图6),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收起]
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详细]

并发症

1.腹膜炎 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阑尾穿孔密切相关。穿孔发生于坏疽性阑尾炎但也可发生于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程晚期,多数在阑尾梗阻部位或远侧。有人统计1000例急性阑尾炎中,穿孔占21%。其中7%病例可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在机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时,大网膜、附近的肠系膜和小肠袢可迅速黏附穿孔处,使之局限。若病人缺乏此种能力时,阑尾穿孔所致的感染扩散即可弥漫及全腹腔。婴幼儿大网膜过短、妊娠期的子宫妨碍大网膜下降、老年体弱和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症的病人,缺乏局限感染的能力,都是易于在阑尾穿孔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原因,必须重视。
2.脓毒血症 急性阑尾炎并发脓毒血症还可见于严重感染经阑尾静脉侵入门静脉而成化脓性门静脉炎或多发性肝脓肿时,虽属少见,但有极高的死亡率。[收起]
1.腹膜炎 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阑尾穿孔密切相关。穿孔发生于坏疽性阑尾炎但也可发生于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程晚期,多数在阑尾梗阻部位或远侧。有人统计1000例急性阑尾炎中,穿孔占21%。其中7%病例可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在机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时,大网膜、附近的肠系膜和小肠袢可迅速黏附穿孔处,使之局限。若病人缺乏此种能力时,阑尾穿孔所致的感染扩散即可弥漫及全腹腔。婴幼儿大网膜过短、妊娠期的子宫妨碍大网膜下降、老年体弱和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症的病人,缺乏局限感染的能力,都是易于在阑尾穿孔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原因,必须重视。
2.脓毒血症 急性阑尾炎并发...[详细]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80%),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2.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不应与结石相混淆。[收起]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80%),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2.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腹部X线平片 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其X线平片可能完全正常,无诊断意义。在并发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可发现有:①右下腹盲肠和回肠末端部位肠腔积气和液气平面;②腰椎侧弯和右腰大肌阴影模糊;③有时可见阑尾粪石;④右下腹软组织块影,由周围充气肠曲衬托,边缘可以比较清晰;⑤穿孔所致气腹极为少见;⑥横结肠扩张等有助于诊断与排除输尿管结石、肠梗阻等其他可能,但特异性很差(图7,8)。


2.CT检查 正常阑尾仅偶见于CT检查时,炎症阑尾可显示阑尾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闭塞或充满脓液而扩张。有时可见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右腰大肌肿胀,特别容易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对有并发症者可见腹腔内多处脓肿,但CT发现率仅13%~60%,因此只有用于发现阑尾炎并发周围炎性肿块或脓肿时。虽然其敏感性高达94%,特异性仅为79%,可作为必要时的辅助诊断和排除与阑尾炎相混淆的腹部病变(图9)。

3.超声检查 目前已被公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方法,此检查于20世纪80年代始应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人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超声检查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图10,11)。


4.腹腔镜检查 应认为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能得到最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下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有无炎症,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邻近其他疾病,不但对确定诊断可起决定作用,并可同时进行治疗。但此法有下列缺点:①必须具备昂贵的腹腔镜;②必须在麻醉下在下腹部作小切口,虽然切口不大,但也是手术;③术者必须操作熟练以达到诊断目的而又不至引起并发症,不是一般医生可能完成;④无法在床旁进行;⑤不方便,有痛苦。因此只有非常必要时才采用此法,当AIDS病人(包括AIDS/HIV、抗癌化学治疗、应用大量激素治疗、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出现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既不能等待观察以致病情加重,又不能盲目手术甚至误切正常阑尾,腹腔镜检查肯定诊断为一可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除非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否则无此必要。[收起]
1.腹部X线平片 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其X线平片可能完全正常,无诊断意义。在并发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可发现有:①右下腹盲肠和回肠末端部位肠腔积气和液气平面;②腰椎侧弯和右腰大肌阴影模糊;③有时可见阑尾粪石;④右下腹软组织块影,由周围充气肠曲衬托,边缘可以比较清晰;⑤穿孔所致气腹极为少见;⑥横结肠扩张等有助于诊断与排除输尿管结石、肠梗阻等其他可能,但特异性很差(图7,8)。


2.CT检查 正常阑尾仅偶见于CT检查时,炎症阑尾可显示阑尾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闭塞或充满脓液而扩张。有时可见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右腰大肌肿胀,特别容易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对有并发症者可见...[详细]

诊断

至今多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仍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阑尾部位压痛和血白细胞数增多三者为决定性依据。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约占80%)均有上述很明确的症状和体征,易据此作出诊断。对于临床上不典型的病人则需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协助诊断。

治疗

目前公认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阑尾和处理其并发症。但是阑尾炎症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仍有其地位,不应忽视。
1.非手术治疗 当急性阑尾炎处在早期单纯性炎症阶段时,一旦炎症吸收消退,阑尾能恢复正常,也不再反复,因此阑尾不必切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促使阑尾炎症及早消失。当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但因病人周身情况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也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延缓手术。若急性阑尾炎已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肿块,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炎性肿块吸收,再考虑择期阑尾切除。如炎性肿块转成脓肿,则应先行切开引流,以后再进行择期阑尾切除术。当急性阑尾炎诊断尚未肯定,需等待观察时,也可一边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边观察其病情改变。此外,非手术治疗还可以作为阑尾手术前准备。总之,非手术治疗有其重要地位。非手术治疗包括:
(1)一般治疗:主要为卧床休息、禁食,给予水、电解质和热量的静脉输入等。
(2)抗生素应用:在非手术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颇为重要。关于其选择与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阑尾炎绝大多数属混合感染,以往采用青、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满意,以后发现耐药菌株增多且厌氧菌感染率增高,随即改用“金三联”即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与甲硝唑联合,其抗菌覆盖面大,价格也不贵,甚受推崇。近年来新型高效抗生素出现,更有头孢霉素不断更新。因此目前常采用头孢霉素或其他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甲硝唑联合。其优点为抗菌谱更广,抗耐药菌力更强,而毒性、副作用则更少。对轻型急性阑尾炎,抗生素应用近似预防性质,可选用一般抗生素短时间应用。只有对炎症严重的病人才适合正规治疗性应用。重型阑尾炎(坏疽或穿孔性)目前主张采用第三代头孢霉素加甲硝唑联用或用亚胺培南能收到良好效果。
(3)止痛药应用:止痛有时非常必要。强烈的疼痛可以增加精神上的恐怖,降低体内免疫功能,从而减弱病人抗病的能力。一般止痛药有时不能止住较强的疼痛,吗啡类药的应用可以考虑但必须谨慎,可适用于已决定手术的病人,但禁用于一般情况,尤其是体弱者。
(4)对症处理:如镇静、止吐、必要时放置胃减压管等。
2.手术治疗 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黏膜水肿型可以保守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去除病灶以达到:①迅速恢复;②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③对已出现并发症的阑尾炎也可以得到良好治疗效果;④去除以后有可能反复发作的病灶;⑤得到正确的病理结果。但是急性阑尾炎由于病情轻重、来院迟早、病人年龄及体质强弱等等原因,情况极为复杂,更因很多疾病与阑尾炎有时难以鉴别,因此处理上应因病而异,决不应因“阑尾炎”手术小而草率从事。因手术操作不当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5%~30%,死亡率也在1%左右,如果再加上因错误诊断误行阑尾手术,加重原发疾病,则危险性更大,所以阑尾虽小,必须认真对待,不容丝毫疏忽。
阑尾切除术为腹部外科中经常进行的手术。一般说来,并不复杂,但有时也较困难。
(1)手术适应证:①临床上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反复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②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早期阑尾炎;③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后形成的回盲部肿块;④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愈合后;⑤其他阑尾不可逆性病变。对病人体质极差、有重度心肺等伴发症者,则不宜行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即使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也应有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对病人生命器官功能的一般了解,常规化验和较短时间的补液、胃肠减压、止痛、抗生素应用和术前用药等,以保证麻醉顺利,手术安全。对有并发症的重型阑尾炎情况则有所不同,因为阑尾炎症状严重,甚至化脓坏疽,并且同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以致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脓毒血症表现,或出现早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现象,术前准备应随病情加重而加强。输液量要大,有时还需一定量的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抗生素要选效力强、毒性小、抗菌谱广、对耐药菌株有效并联合应用;对症处理也要积极,包括对各生命器官的保护和调整,其目的在于使病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趋于平稳,以便及早进行病灶切除,使病人能及早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切口选择:一般采用右下腹斜切口。标准麦氏(阑尾点)斜形切口是在右髂前上棘与脐部联结线的外1/3与中1/3交接点上,作与联结线垂直的4~5cm小切口。切口也可随估计阑尾部位略予移动,以直接暴露出阑尾。斜行切口优点是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肌肉,对腹壁血管和神经无损伤,发生切口疝机会小。切口也可呈横形,与皮肤褶皱相吻合,其瘢痕不显。横切口开始时应用于儿童,目前也应用于成人。
切口长度应随腹壁厚度而加以调整,肥胖病人的切口往往要长。任何过小的切口,必然增加手术难度,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意外,得不偿失,不值得采取。
严格保护切口,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显露阑尾是手术重要步骤,应在直视下找到盲肠,再沿结肠带找到阑尾根部,用环钳和(或)长无齿镊夹出阑尾,如阑尾显露不清,应果断延长切口。最好在直视下切除阑尾,当阑尾基底易暴露,而阑尾其余部位暴露不清或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固定,可采用阑尾逆行切除法。必须确定已将阑尾全部切除,没有残留。如阑尾基底部坏死,盲肠壁亦有坏死,可将阑尾全切,坏死的盲肠壁亦切除,然后将切口内翻缝合。
(4)寻找和切除阑尾方法:阑尾根部与盲肠顶端的解剖关系恒定,沿结肠带追踪到盲肠顶端即为阑尾根部,此方法亦适用于寻找异位阑尾。如未见到阑尾,应考虑阑尾位于腹膜外的可能,须剪开侧腹膜,将盲肠与升结肠向内侧翻转寻找阑尾。也可循回肠末端寻找盲肠和阑尾。
顺位法切除阑尾,操作方便,污染少。如炎症严重,阑尾尖端与深部组织粘连而无法提出,或逆行切除,如有困难,可行黏膜下阑尾切除术:先将阑尾根部切断,残端按常规结扎荷包埋入盲肠,再完整剥除阑尾黏膜,仅留下阑尾的浆肌套筒。如根部坏疽,盲肠壁水肿、脆弱,则不宜勉强行荷包埋入缝合,以免放腹腔引流。
(5)阑尾残端的处理:一般采用结扎断端,用苯酚(石炭酸)、酒精、盐水涂残端,荷包缝合,内翻埋入盲肠的方法。这样处理止血有保证,创面腹膜化防止粘连,断端烧灼可灭活腺体,使残端埋入盲肠后不致形成黏液囊肿。但对盲肠壁炎症显著,肠壁水肿脆弱或阑尾残端肿胀增粗时,可单纯结扎。
(6)腹腔探查:术中见阑尾炎症明显,不必探查腹腔其他部位。如术中发现阑尾正常或炎症轻,则应系统探[收起]
目前公认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阑尾和处理其并发症。但是阑尾炎症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仍有其地位,不应忽视。
1.非手术治疗 当急性阑尾炎处在早期单纯性炎症阶段时,一旦炎症吸收消退,阑尾能恢复正常,也不再反复,因此阑尾不必切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促使阑尾炎症及早消失。当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但因病人周身情况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也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延缓手术。若急性阑尾炎已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肿块,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炎性肿块吸收,再考虑择期阑尾切除。如炎性肿块转成脓肿,则应先行切开引流,以后再进行择期阑尾切除术。当急性阑尾炎诊断尚未肯...[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