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藏毛性疾病又称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部尾骨处背侧,故亦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早在1847年Anderson就曾报道过这一疾患。1880年Hodges正式采用现在的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军人中本病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患者都有长时间乘坐吉普车的经历,人们推想这种屈腿距坐、长期颠簸可能与本病有关,故有“吉普车病”之称。
病因
本病病因学说很多,大致可分为2类:发育上的原因和损伤。19世纪后半期由于胚胎学的发展,对于本病特定的发病部位发生的特定病变,自然就怀疑是因为发育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归纳大量著述提出的假说大致有3种: 1.骶尾部髓管囊性残留物学说 1887年法国学者Tourneaux和Herrman提出,一直到1942年美国学者Kooistra仍然支持此说。 2.骶尾区中央缝畸形发育学说 Fere(1878)提出骶尾区中央缝畸形发育导致皮肤内涵物形成囊肿,1935年Fox拥护这一理论。 3.类似鸟类尾羽腺结构的退化残迹 1931年Stone提出这一理论。也有人认为是某种腺...[详细]
发病机制
在尾骨部背侧中线的原发窦道在皮肤开口,深约2~3cm,末端有小腔。窦道内含毛发,有时毛发在窦道口伸出(图1)。这种毛发全然是游离的,两端尖细,很难发现毛囊。继发管道位于原发窦道深处,感染后破向皮肤,含有丰富的肉芽组织。原发窦道开口部以鳞状上皮为衬里,这种上皮衬里深入窦口内2mm左右即为肉芽组织替代。继发管道位于原发窦道“颅侧”(图2)。...[详细]
临床表现
本病在窦道发生感染之前很少出现症状。典型病例是在尾部中线有细小凹坑但无任何感觉。凹坑有细孔,有的用泪囊探子也难以探入。这是原发窦道,距肛门5~6cm。感染后局部形成表浅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后流出脓液。脓肿排放稀薄脓液数日后渐愈,遗留一硬结(图3)。再次细菌感染可以出现另一脓肿。上述症状重复出现。如此反复出现,以致局部可出现几个窦道口(图4)。这些窦道口可以非常接近,也可能有2~3cm距离。多数窦道口可容细探针通过。窦道深浅不一,最深可达数厘米。继发的窦道多在原发窦道口的上方即“颅侧”。据观察常略偏向一侧,尤以偏向左侧者最多。在窦道区的“干燥期”可以在此处触知一长椭圆形硬结或囊性肿物。...[详细]
并发症
治疗方法很简单,即在局麻下十字切开引流,切口选在波动或压痛最明显处,避开正中线。抗生素不能替代外科引流。对脓肿伴有蜂窝织炎,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血管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等时,可加用抗生素治疗。术后经常检查创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围的毛发,用探针轻柔地探查窦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这簇毛作为异物而使感染永存。经过以上治疗,有些病人创面可能一期愈合,但多数在1~2个月后仍不愈合,呈慢性反复发作,这样就需要进行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对慢性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实是完全成功的。过去曾有用过广泛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创口愈合缓慢,使病人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目前多采用比较保...[详细]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治疗方法很简单,即在局麻下十字切开引流,切口选在波动或压痛最明显处,避开正中线。抗生素不能替代外科引流。对脓肿伴有蜂窝织炎,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血管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等时,可加用抗生素治疗。术后经常检查创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围的毛发,用探针轻柔地探查窦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这簇毛作为异物而使感染永存。经过以上治疗,有些病人创面可能一期愈合,但多数在1~2个月后仍不愈合,呈慢性反复发作,这样就需要进行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对慢性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实是完全成功的。过去曾有用过广泛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创口愈合缓慢,使病人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目前多采用比较保...[详细]
治疗
治疗方法很简单,即在局麻下十字切开引流,切口选在波动或压痛最明显处,避开正中线。抗生素不能替代外科引流。对脓肿伴有蜂窝织炎,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血管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等时,可加用抗生素治疗。术后经常检查创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围的毛发,用探针轻柔地探查窦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这簇毛作为异物而使感染永存。经过以上治疗,有些病人创面可能一期愈合,但多数在1~2个月后仍不愈合,呈慢性反复发作,这样就需要进行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对慢性藏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实是完全成功的。过去曾有用过广泛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创口愈合缓慢,使病人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目前多采用比较保...[详细]
预后
各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复发率。Keighley(1993)分析文献报道的7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仅开放治疗为7%~24%;切除病灶及开放为0%~22%;切除病灶及袋形缝合为7%~13%;切除病灶及一期缝合为1%~46%;切除病灶及Z形整形为0%~10%;切除病灶及菱形皮瓣为3%~5%;切除病灶及分层皮移植为0%~5%。 藏毛窦发生癌变者,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占50%。在初诊时发现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占14%。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