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963年Boley首先报道5例非医源性自发性结肠缺血性损伤病例,并在以后的动物实验中,通过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模拟出与其临床所见相同的病变,从而证实肠系膜血供障碍可以引起结肠缺血性病变,并根据其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可逆缺血性和不可逆缺血性2种。1966年Marston将不明原因的自发性和局限性结肠缺血引起的结肠炎命名为缺血性结肠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缺血性结肠炎认识的深入,发现临床上大多数节段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并不伴有肠系膜大血管的阻塞,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血流灌注不足引...[详细]
病因
1.结肠的血管解剖和生理 结直肠血供主要来源于肠系膜上、下动脉和髂内动脉。右半结肠的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左半结肠和直肠上部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直肠中下部的动脉血则来自髂内动脉(图1)。 (1)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于约第1腰椎平面的腹主动脉前壁,位于腹腔动脉起点下方1.0~1.5cm处。该动脉由胰腺颈部下缘穿出,纵行跨过十二直肠横部,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结肠中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分别提供近侧横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的血供。 结肠中动脉在胰腺下缘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在胃后进入横结肠系膜内,分为左右两支。在横结肠肝曲附近与右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在脾曲附近通过Rio...[详细]
发病机制
1.病理分类 缺血性结肠炎按病因可分为血管阻塞型和非血管阻塞型,但更多的是按病理变化将其分为坏疽型(又称暴发性缺血性结肠炎)和非坏疽型2种,其中非坏疽型又可分为一过性可逆型和慢性不可逆型(表2)。 2.好发部位 缺血性结肠炎可以发生于检查的任何部位,但是靠肠系膜下动脉供血的左半结肠发生率最高。Saegesser报道112例,其中37例病变位于降结肠,33例位于结肠脾曲,24例位于乙状结肠。终末动脉分布较少的右半结肠也是比较常见的好发部位。个别患者病变可以累及全结肠。病变发生部位与缺血原因也有一定的联系,继发于全身低血压的缺血性病变多发生于右半结肠,尤其是结肠的后壁,而伴发于腹...[详细]
临床表现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病因、肠系膜血管阻塞程度、低血流状态,阻塞血管口径大小,结肠缺血的时间和缺血的程度,缺血过程发生的快慢,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全身循环状况,肠壁的代谢情况,肠腔内细菌的作用以及是否伴有结肠扩张等。 腹痛、腹泻和便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腹痛的部位大多与结肠缺血病变部位一致,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呈痉挛性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继而出现腹泻,粪便少量带血,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暗红色或鲜血便,常有恶心、呕吐和腹胀,同时伴有体温和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腹部检查,在病程早期或非坏疽型患者可闻...[详细]
并发症
1.肠梗阻 在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病变广泛者因结肠严重的急性缺血,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而慢性缺血性结肠炎者,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因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使肠腔狭窄而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 2.休克 在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因坏死组织和细菌毒素的大量吸收,微循环血管广泛开放,有效血容量不足,病人可发生低容量性和(或)中毒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肉眼见结肠黏膜浅表性坏死和溃疡形成,或黏膜全层坏死。镜检可见黏膜下增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黏膜下动脉中可有炎症改变和纤维蛋白栓子;黏膜固有层可呈透明样变性;肉芽组织周围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含血红蛋白铁的组织细胞浸润。慢性期表现为病变部位与正常黏膜组织相间的黏膜腺体损伤和腺体再生。黏膜腺体数量减少或黏膜固有层内纤维组织的存在提示原有的病变比较严重。
其他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 常可见指套上有血迹。 2.X线平片 腹部平片可见结肠和小肠扩张,结肠袋紊乱,部分患者可有肠管的痉挛和狭窄。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有时可见结肠穿孔引起的腹腔内游离气体以及由于肠壁进行性缺血、肠壁通透性升高引起的肠壁内气体和门静脉内气体。 3.钡灌肠造影 该检查可以对病变的程度,尤其病变的范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有引起结肠穿孔的危险,因此对病情严重,伴有大量便血以及怀疑有肠坏死的患者应慎用。典型的影像表现有:①拇指印征(假性肿瘤征):是缺血性结肠炎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时的早期表现。因病变部位肠壁水肿、黏膜下出血,使结肠黏膜凹凸不平地突入肠腔,在钡剂造影时由于钡...[详细]
诊断
1.病史 老年人或年青人,具有一过性低血压、吸毒史、长期用药史(避孕药),或有严重胰腺炎,主动脉手术史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动脉炎等。 2.临床表现 具有结肠坏疽,狭窄或可逆性缺血表现。 3.辅助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充气扩张的大肠、小肠,结肠脾曲有特异性的指压征。钡灌肠检查示:肠壁水肿,指压征及在脾曲、横结肠远端和降结肠的肠管狭窄,腹主动脉造影可发现一支主干血管的阻塞,可以确诊。
治疗
1.保守治疗 绝大多数局限于肠壁内的非坏疽型病变的发展具有自限性,可以逐渐被吸收。即使部分患者发生结肠狭窄,也大部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 对有腹痛、腹泻和便血但无腹膜炎体征的患者,首先应采用积极的保守治疗,包括补液,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禁食,胃肠减压,氧气吸入等。对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抗凝剂,例如肝素、链激酶或尿激酶等,目前意见尚不一致。在部分患者,抗凝剂的使用有加剧出血性肠梗死的可能。病程早期充分补液对预防组织灌流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每天检测血细胞比容和血白细胞。对没有明显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争取行纤维结肠...[详细]
预后
在非坏疽型患者,缺血性结肠炎常为自限性;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依据患者的年龄、肠坏死的范围、是否伴有肠穿孔和腹膜炎以及诊断的早晚和治疗情况,病死率可达28%~90%。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