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疖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之一,是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细菌侵袭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致毛囊局部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病变。疖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皮肤裸露和摩擦处多见,如头面部、颈后、背部、腋下等。在身体各部同时反复发生多个疖,且经久不愈时称为疖病。疖的治疗应以局部抗菌、消炎为主,在伴有全身症状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病因
疖的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皮肤局部与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婴幼儿、营养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皮肤不洁、皮肤擦伤、环境温度较高等常是导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诱因。
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疖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黄白色脓栓。此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溃排出脓液后,脓腔逐渐被新的纤维组织修复而愈合。
临床表现
疖因部位、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可有差异。 局部红肿痛硬结:病初多无全身症状,仅感染局部红、肿、痛,范围不大于2cm直径,小结节逐渐肿大,成丘疹状隆起。数天后病变扩大约3~5cm,结节逐渐软化,中心处呈白色,触之稍有波动;继而破溃流脓,并出现黄白色的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有的疖无脓栓(所谓无头疖),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其脓液排出(图1,2)。 发热、淋巴结肿大:疖感染严重时,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并可伴全身发热,有时淋巴结形成脓肿。 鼻、上唇及其周围(称“危险三角区”)的面疖,在加重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详细]
并发症
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1)白细胞计数:发热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2)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升高时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 2.糖尿病有关检查 (1)空腹血浆葡萄糖测定:两次测定空腹血糖均升高,应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2)糖化血清蛋白:此试验不受临床血糖波动的影响,高于正常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糖尿病时常高于正常的2~3倍。 3.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对多发、反复感染者,可由脓肿直接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致病菌的...[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初期毛囊局部红、肿、热、痛、硬结。化脓后中心处呈白色,有波动。可伴全身发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升高。
治疗
1.治疗原则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化脓后及早排净脓液;及时消除全身性不良反应。 2.局部治疗 (1)物理治疗:初起,紫外线微量照射,可促进局部消炎、防止扩散。红肿阶段,选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热疗,促进疖肿液化。2~3次/d,20~30min/次。 (2)药物涂擦:0.5%碘伏涂擦,该药不仅对皮肤刺激小,且作用时间持久,无色素沉着。亦可用红霉素、四环素软膏涂抹。 (3)药膏外敷:局部红肿有小脓疱时,用鱼石脂、如意金黄散、玉露散等。 (4)切开引流:疖肿成脓后,结节软化,有波动感,即可作小切口引流或火针引流。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详细]
预后
一般经过积极治疗预后好,无后遗症。
预防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内衣和避免表皮受伤。在暑天和其他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和干渴,多进饮料、瓜果等,有条件时饮水内可加金银花、菊花或地丁等的煎液,可有效地预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