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手癣(tinea manuum)是手掌及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蔓延到手背。手癣与足癣相似,但也有差别。如手癣发病率低于足癣,并发症少见。足癣多为双侧累及,而手癣则多见于单侧,即使两侧受累,也轻重不一,鳞屑角化较多见,糜烂、渗出少见。此外,手部因经常洗刷和治疗,致使皮损不典型,查菌阳性率也比较低。中医鹅掌风属于手癣范畴。。外科正宗〃记载:“鹅掌风由足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破裂不已。”
病因
手癣的病原菌与足癣基本相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其次为须癣毛癣菌。手癣常因搔抓足、体、股癣传染而来,手部外伤是常见诱因。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的高低与职业相关,矿工、鞋匠以及手工操作机会较多的工种易患本病。
发病机制
与股癣相同。不透气的衣物可增加皮肤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干扰角质层的屏障功能。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侵入皮肤后,还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过程中增大和退化期。孵育期在角质层生长,临床表现轻微。一旦感染建立,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对于损害的发展是两个关键性因素。两者必须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否则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数量将下降。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所产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仅与其在皮肤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现为皮肤损害。
临床表现
手癣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单侧,久之可发展为双侧。夏季多发生水疱,冬季常见皲裂,常因疼痛影响活动。由于手部经常受外界因素如洗涤剂的刺激,手癣表现不典型,易于被忽视而致迁延不愈。手癣多由足癣传染或继发于指(趾)甲癣,但也可以原发,原发者部位多见于拇指与示指向侧面、指间及掌心部,早期皮损为丘疱疹,然后逐渐扩延。 中医“鹅掌风”属于手癣范畴。《外科正宗》:“鹅掌风由足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初起紫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 手癣分型与足癣相同,但以汗疱型及鳞屑角化型最常见。临床表现与感染的病原菌有密切关系。 汗疱型:初发...[详细]
并发症
并发症少见。
实验室检查
真菌学检查取鳞屑或疱壁做直接镜检,可查见菌丝或关节孢子,角化型查菌阳性率低。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急性期表皮有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细胞浸润,水疱位于表皮角层之下,可有角化不全。慢性期有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及慢性炎性浸润。用PAS染色偶可在角质层内找到真菌菌丝。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真菌学检查取鳞屑或疱壁做直接镜检,可查见菌丝或关节孢子,角化型查菌阳性率低。
治疗
手癣的防治基本上与足癣相同,根据不同损害类型采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角化增厚型患者外用药难以奏效,症状较重者可配合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药后,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预后
手癣发病率低于足癣。并发症少见,可配合口服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氟康唑等药后,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预防
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源(如经常搔抓足癣),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减少酸、碱性物质对皮肤的损伤。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