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头癣(tinea capitis)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头发和头皮的浅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当前仍然在许多地区传播。 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头癣的记载,1300余年前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白秃”和“赤秃”的记载。“白秃”很像白癣和黑点癣,“赤秃”则极似黄癣,并推测是由“虫”引起的。19世纪中叶,Schoelein首先提出黄癣是由真菌而引起。后来,Gruby又将从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黄癣菌在健康人头上接种成功,从而证实了该病的病因和传染性。头癣根据病原菌和临床特征,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4型。
病因
黄癣由许兰毛癣菌引起。白癣的病原菌过去以铁锈色小孢子菌为主,目前多由亲动物性小孢子菌引起,如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此外,还有红色毛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等。在欧美,以奥杜盎小孢子菌为常见。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引起,偶可由红色毛癣菌引起。脓癣主要由亲动物性小孢子菌和毛癣菌引起,如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其他尚有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及断发毛癣菌。
发病机制
宿主皮肤合适的环境对于皮肤癣菌病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除外伤外,浸渍皮肤的水分增多也适于皮肤癣菌生长。不透气的衣物可增加皮肤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干扰角质层的屏障功能。皮肤癣菌侵入皮肤后,还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过程中增大和退化期。
临床表现
黄癣多自儿童期发病,可延续到成人而不自愈,这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许兰毛癣菌的生长和繁殖无抑制作用。白癣,主要发于学龄前儿童。由于青春期皮脂分泌增多,皮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抑制了白癣病原菌,因此至青春期可自愈。黑点癣儿童和成人皆可发病。 1.黄癣 中医称为秃疮、“癞头疮”、“肥黏疮”等,俗称“癞痢头”。许兰毛癣菌侵入头皮角质层后大量生长繁殖,很快在毛根处形成针头或绿豆大小丘疱疹,继而变为脓疱,脓疱干燥后形成硫磺色干痂。皮损扩大,痂皮融合变厚,边缘翘起,中央黏着于头皮而略凹陷,中心则有毛干通过,外观似碟状,称为碟形黄癣痂。黄癣痂是由许兰毛癣菌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易碎,传染性强。用力揭去...[详细]
并发症
黄癣可因搔抓而自身播散。白癣部分患者可并发脓癣、体股癣、甲癣和肉芽肿。
实验室检查
1.真菌学检查 取病发、痂皮、鳞屑做真菌检查。 2.wood灯(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黄癣病发有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有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传染史,结合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不难诊断。 1.真菌学检查 取病发、痂皮、鳞屑做真菌检查。 (1)直接镜检:黄癣的黄癣痂内可见鹿角状菌丝及孢子,病发内可见关节孢子和菌丝(图8),长轴与发干平行,并可见菌丝退化后残留的气泡;白癣的鳞屑内可见分支分隔菌丝,病发外见成堆或呈镶嵌状小孢子(图9);黑点癣的病发内可见成串的链状大孢子与发轴平行排列,皮屑有时查到菌丝。 (2)真菌培养:主要用于鉴定菌种。 2.Wood灯(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黄癣病发有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有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详细]
治疗
头癣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 1.系统治疗 灰黄霉素目前仍为首选,对小孢子菌最为敏感。成人0.6~0.8g/d,儿童15~20mg/(kg·d),分3次饭后服用,疗程3~4周。服药期间,多食油脂性食物,以促进药物吸收。同时要注意肝功能检查。应用灰黄霉素如同时服用中药茵陈,可提高其疗效,减少灰黄霉素的用量。并避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酮康唑对断发毛癣菌最敏感,儿童用量为5mg/(kg·d),1次顿服,最好进餐时服,疗程4~8周。伊曲康唑用餐时服用,成人0.2g/d,儿童0.1g/d,每周1次,服用4~6周。特比萘芬0.25g/d,儿童0.125g/d,服用4~8周,服药期间亦应注意肝功...[详细]
预后
黑点癣、脓癣愈后常伴瘢痕及秃发。
预防
头癣的发生和传播与人们的生活水准、卫生居住条件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进一步普及卫生知识的教育、加强家庭宠物的管理对于头癣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治疗患者、处理病畜以消灭传染源,消毒处理理发工具,勿接触病畜以切断传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