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雀斑(ephelides,freckles)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背部的淡褐色斑点,日晒后加重。。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生面部,碎点无数,其色淡黄或淡黑”。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光的暴晒或紫外线照射过多可促发和加重本病。中医认为肾水不荣于面,浮水滞结,或由邪郁于血分,外感风邪,风火相结而发病。
发病机制
5~6岁的儿童,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的控制下,紫外线照射等原因导致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淡褐色或暗褐色针头至扁豆大小的点状色素斑。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5~6岁的儿童,随年龄增长其数目增多,色加深,皮疹为淡褐色或暗褐色针头至扁豆大小的点状色素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密集或散在分布,斑点间不相互融合。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以鼻、面颊部最多见。随季节变化,夏季斑点增加多变深,冬季则少而淡。雀斑的儿童常伴有色素痣。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内黑素增多,但黑素细胞并不增多。电镜示该处的黑素细胞与邻近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有明显差异,表现较大且有较强的多巴阳性反应,有更多更长的树枝状突,黑素体呈长杆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治疗
避免日晒,必需时可搽防晒霜。外用3%氢醌、3%过氧化氢(双氧水)、10%氯化氨汞(白降汞)、0.025%维A酸霜,每天1~2次。数目少者可用新型激光,液氮冷冻喷雾,CO2激光等治疗,但需谨慎。 中医可服用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也可外用脱色拔膏棍贴敷,或用水晶膏腐蚀。
预后
多发于面部且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及萎缩,预后不良。
预防
避免日晒和近亲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