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整形外科 
  • 别名: inorganic alkalis 无机碱引起的皮肤病
  • 症状: 瘙痒 丘疹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无机碱类接触人群
  • 相关疾病: 酸碱灼伤 

概述

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多属强碱。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刺激作用,故可在皮肤黏膜上产生不同的病变。其中又以氢氧化钠及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等比较重要,且具一定代表性。除氢氧化铵易放出氨外,其余均不挥发,碳酸钠及氟化钠均为碱金属的弱酸盐,亦具碱的腐蚀作用,故一并叙述。
1.工业应用
(1)氢氧化钠:用途极广,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造纸、制皂、冶金、颜料、印染、纺织、人造纤维及精炼煤焦油等工业。
(2)氧化钙(及氢氧化钙):大量用于建筑,并用于制造电石、液碱、含氯石灰(漂白粉)和石膏,也用于制革及冶金等工业。
(3)碳酸钠:用于制皂、玻璃、制药、纺织、洗涤剂、制革、造纸及冶金等工业。
(4)氟化钠:常用于木材及食品防腐,并用以制造杀虫剂、珐琅原料、焊接剂、轻金属电解及熔炼含铝合金等。
2.理化特性
(1)氢氧化钠:白色不透明固体,吸湿性很强,露放空气中,最后潮解成液体。成溶液的产品俗称液碱,易溶于水,同时放热。
(2)氧化钙(及氢氧化钙):氧化钙具有强烈吸水性,与水化合时放出大量热,形成氢氧化钙。
(3)碳酸钠:又称纯碱。有无水碳酸钠、一水物、七水物和十水物,吸湿性强。水溶液由于水解作用而呈碱性反应。不溶于乙醇、乙醚。
(4)氟化钠:白色晶状粉末,可溶于水。[收起]
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多属强碱。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刺激作用,故可在皮肤黏膜上产生不同的病变。其中又以氢氧化钠及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等比较重要,且具一定代表性。除氢氧化铵易放出氨外,其余均不挥发,碳酸钠及氟化钠均为碱金属的弱酸盐,亦具碱的腐蚀作用,故一并叙述。
1.工业应用
(1)氢氧化钠:用途极广,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造纸、制皂、冶金、颜料、印染、纺织、人造纤维及精炼煤焦油等工业。
(2)氧化钙(及氢氧化钙):大量用于建筑,并用于制造电石、液碱、含氯石灰(漂白粉)和石膏,也用于制革及冶金等工业。
(3)碳酸钠:用于制皂、玻璃、制药...[详细]

病因

无机碱类均属原发性刺激物,一旦接触均可起刺激反应。其致病的严重程度随刺激物的浓度、接触时间及皮肤状况而定。

发病机制

无机碱类均属原发性刺激物,一旦接触均可起刺激反应。其致病的严重程度随刺激物的浓度、接触时间及皮肤状况而定。上述几种物质的刺激性以氢氧化钠、氧化钙(及氢氧化钙)及氟化钠为强,碳酸钠次之。碱类引起的灼伤和无机酸类有所不同,前者可以吸收组织水分,使组织蛋白质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产生溶解性坏死。所以碱性物质对组织的损害比酸性物质的损害深在而且严重。

临床表现

几种碱类引起的反应大致相似。
1.灼伤 多因接触高浓度的溶液所致,常发生于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所引起的灼伤,常形成比较广泛的边缘不整的溃疡,覆以痂皮及坏死组织,极易遭受感染。由碳酸钠引起的溃疡,典型的呈鸟眼状,可保持1~2个月以上,一旦停止接触,即可迅速愈合。氟化钠引起的,先呈大片红肿,起疱,继而出现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各种碱类所引起的灼伤,照例伴有灼热、疼痛感,愈后留有瘢痕。
2.皮炎 接触粉状物或低浓度液体,可引起急性皮炎,按受累程度的轻重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主观伴瘙痒感。停止接触3~5天后可消退,但也有经久不愈而呈湿疹样皮炎者。
3.手部皮肤干燥、粗糙、皲裂 笔者等在印染厂蒸碱室所见的工人,几乎均有此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燥、开裂,尤以掌面为甚。这在冬季,尤为普遍。
4.指甲、毛发损害 长期接触者可引起指甲灰暗、变脆、变薄、失去光泽、裂开,甚至与甲床分离而毁损。此外,碳酸钠还可使毛发变为红黄色。
5.上呼吸道及眼部症状 碱粉或碱液蒸气皆可引起鼻、咽等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有人报道碳酸钠、氟化钠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眼部可有畏关、流泪、视力模糊和异物感等,并可充血、红肿。若溅入浓碱,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收起]
几种碱类引起的反应大致相似。
1.灼伤 多因接触高浓度的溶液所致,常发生于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所引起的灼伤,常形成比较广泛的边缘不整的溃疡,覆以痂皮及坏死组织,极易遭受感染。由碳酸钠引起的溃疡,典型的呈鸟眼状,可保持1~2个月以上,一旦停止接触,即可迅速愈合。氟化钠引起的,先呈大片红肿,起疱,继而出现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各种碱类所引起的灼伤,照例伴有灼热、疼痛感,愈后留有瘢痕。
2.皮炎 接触粉状物或低浓度液体,可引起急性皮炎,按受累程度的轻重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主观伴瘙痒感。停止接触3~5天后可消退,但也有经久不愈而呈湿疹样皮炎者。
...[详细]

并发症

有人报道碳酸钠、氟化钠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碱液溅到皮肤或眼内的病史主诉。

治疗

碱液一旦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得愈彻底愈好。局部采用对症疗法。

预后

有人报道碳酸钠、氟化钠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预防

接触者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也可搽适当的皮肤防护剂。下班后彻底清洗,最好在清洗后再用弱酸性水溶液洗涤,涂少量无刺激性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