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概述

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一词在文献中的含义是相当混乱的。有些学者认为,只要垂体内出现梗死或出血坏死,不论临床上是否有症状,都应归入垂体卒中;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只有在垂体腺瘤的基础上发生急性梗死或出血坏死,产生垂体功能减退并伴有头痛及神经眼科症状方可称为垂体卒中。从理论上说,“垂体卒中”一词本身并没有限定基础疾病的性质,故它不应限于垂体腺瘤,产后大出血以及血管病变引起垂体梗死、出血坏死亦可视为垂体卒中;如同脑卒中可以没有症状一样,垂体卒中也不一定要有急骤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视野缺损、急性蝶鞍扩大等)。因此作者认为,只要出现垂体梗死、出血、坏死,不管是否存在垂体腺瘤,也不管是否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均应视为垂体卒中。垂体腺瘤为垂体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在垂体腺瘤基础上出现的垂体卒中多起病急骤,常有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眼运动神经麻痹、蝶鞍扩大等表现,可称为垂体腺瘤急性出血综合征。
垂体卒中多限于腺垂体,少数情况下亦可累及神经垂体。[收起]
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一词在文献中的含义是相当混乱的。有些学者认为,只要垂体内出现梗死或出血坏死,不论临床上是否有症状,都应归入垂体卒中;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只有在垂体腺瘤的基础上发生急性梗死或出血坏死,产生垂体功能减退并伴有头痛及神经眼科症状方可称为垂体卒中。从理论上说,“垂体卒中”一词本身并没有限定基础疾病的性质,故它不应限于垂体腺瘤,产后大出血以及血管病变引起垂体梗死、出血坏死亦可视为垂体卒中;如同脑卒中可以没有症状一样,垂体卒中也不一定要有急骤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视野缺损、急性蝶鞍扩大等)。因此作者认为,只要出现垂体梗死、出血、坏死,不管是否存在垂体腺瘤,也不管...[详细]

病因

垂体腺瘤为垂体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垂体腺瘤可以发生自发性出血、梗死、坏死,引起垂体卒中,但某些诱因也起一定作用。外伤(包括轻微外伤)可诱发垂体卒中;脑脊液压力的变化如腰穿引起的脑脊液压力降低,咳嗽、Valsava动作、潜水(超过18m)等引起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均可诱发垂体卒中;动脉血压的变化如血管造影及情绪激动引起的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垂体卒中;应用抗凝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溴隐亭治疗、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及垂体功能试验均可诱发垂体卒中。
非腺瘤性垂体卒中的原因很多,产时或产后大出血、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结核、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破伤风、心力衰竭、急性溶血反应、脑膜炎、颞动脉炎、高颅压等均可引起垂体卒中。[收起]
垂体腺瘤为垂体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垂体腺瘤可以发生自发性出血、梗死、坏死,引起垂体卒中,但某些诱因也起一定作用。外伤(包括轻微外伤)可诱发垂体卒中;脑脊液压力的变化如腰穿引起的脑脊液压力降低,咳嗽、Valsava动作、潜水(超过18m)等引起的脑脊液压力增高,均可诱发垂体卒中;动脉血压的变化如血管造影及情绪激动引起的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垂体卒中;应用抗凝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溴隐亭治疗、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及垂体功能试验均可诱发垂体卒中。
非腺瘤性垂体卒中的原因很多,产时或产后大出血、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结核、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破伤风、心力衰竭、急性溶血反应、脑膜炎、颞动脉炎、高颅压...[详细]

发病机制

1.垂体腺瘤性垂体卒中 垂体腺瘤发生瘤内出血的几率远高于其他颅内肿瘤,文献报道的垂体腺瘤瘤内出血发生率约为其他颅内肿瘤的5倍(垂体腺瘤为9.6%~17%,其他颅内肿瘤为2.9%~3.7%)。这一特性看来与肿瘤的位置无关,因为其他非腺瘤性鞍上肿瘤罕有出血。大量研究表明,腺瘤垂体卒中的首发改变为瘤内缺血,继则出现水肿、坏死,最后引起出血。垂体腺瘤易出血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有些垂体腺瘤生长迅速,超过了肿瘤血液供应的限度,从而引起缺血性坏死,随后发生出血。有些垂体腺瘤并不大,但也发生了卒中,原因可能是肿瘤的生长致营养肿瘤的垂体上动脉受压,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营养垂体腺瘤的血管多来源于垂体下动脉,这样垂体上动脉受压将引起正常腺垂体的缺血而不会使肿瘤发生坏死、出血。此外,瘤内血管的内在缺陷(如血管硬化、脆性增加等)也与垂体卒中有关。
溴隐亭治疗可诱发垂体卒中,曾有文献报道,PRL瘤和GH瘤的病人在首次服用溴隐亭后2h内就发生了垂体卒中。关于溴隐亭诱发垂体卒中的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溴隐亭引起肿瘤皱缩、瘤内血管收缩有关;也有人认为溴隐亭能直接抑制瘤细胞的分裂并使瘤细胞的细胞器减少,从而引起瘤细胞坏死,导致瘤内出血。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可使瘤内血管增生、变厚、透明样变性,进而出现出血坏死。应该强调的是,溴隐亭和放射治疗虽可诱发垂体卒中,但毕竟罕见(垂体卒中本身就是少见的疾病),不能因此否定2种治疗方法的价值。
某些垂体功能试验(如TRH试验、GnRH试验、胰岛素低血糖试验等)也可诱发垂体卒中,其机制未明,可能与这些试验过程中常出现血压升高有关。
垂体腺瘤发生垂体卒中的几率与腺瘤的组织学分型有关。早年的研究即已揭示,嗜酸性和嫌色性腺瘤较易发生垂体卒中,而嗜碱性腺瘤和恶性垂体瘤则很少发生。其后的研究显示,GH瘤易发生垂体卒中,原因可能为GH瘤易引起高血压且瘤内血管常有增生、肥大。
2.非垂体腺瘤性垂体卒中 妊娠可使垂体增生肥大,分娩后垂体突然失去胎盘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兴奋作用,腺垂体的血供随之减少,此时如有大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引起全身血管痉挛,腺垂体的血流更少,则极易发生垂体坏死。妊娠时垂体的变化在上述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分娩时或产后大出血并不引起其他脏器的坏死,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出血即使出血量很大也罕见垂体坏死。
动脉硬化可使垂体内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血管对损伤的抗力减弱,在某些情况下可出现垂体内出血;动脉硬化者因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升高,故垂体内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垂体梗死。如合并高血压,则病人更易发生垂体卒中。糖尿病亦可因垂体血管的退行性病变而引起垂体卒中。也有学者报道,急性心梗病人因使用肝素治疗而诱发垂体卒中。[收起]
1.垂体腺瘤性垂体卒中 垂体腺瘤发生瘤内出血的几率远高于其他颅内肿瘤,文献报道的垂体腺瘤瘤内出血发生率约为其他颅内肿瘤的5倍(垂体腺瘤为9.6%~17%,其他颅内肿瘤为2.9%~3.7%)。这一特性看来与肿瘤的位置无关,因为其他非腺瘤性鞍上肿瘤罕有出血。大量研究表明,腺瘤垂体卒中的首发改变为瘤内缺血,继则出现水肿、坏死,最后引起出血。垂体腺瘤易出血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有些垂体腺瘤生长迅速,超过了肿瘤血液供应的限度,从而引起缺血性坏死,随后发生出血。有些垂体腺瘤并不大,但也发生了卒中,原因可能是肿瘤的生长致营养肿瘤的垂体上动脉受压,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营养垂体腺瘤的血管多来源于垂体下动脉...[详细]

临床表现

起病多呈急性,少数为亚急性及慢性。
1.剧烈头痛 可能为蝶鞍壁扩张、硬脑膜牵拉刺激、出血刺激蛛网膜下腔所致。头痛多为持续性,部位在一侧额、颞、眶后或顶、枕部,进而扩展至全头部。
2.视交叉压迫 视力可在数小时内急剧减退,甚至黑朦、全盲。视野检查双颞侧偏盲。并可出现复视、眼外肌麻痹、瞳孔异常、眼睑下垂及面部感觉障碍。这些症状和体征为Ⅲ、Ⅳ、Ⅴ、Ⅵ对脑神经受累的鞍旁压迫征。可为双侧或单侧。
3.脑膜刺激征 瘤内出血如逸出至蛛网膜下腔致下丘脑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脊液呈血性,细胞数增多,约见于半数病人。
4.意识障碍 瘤内出血坏死导致垂体功能急性衰竭以及下丘脑受压,均可引起意识障碍。1/3病例可出现嗜睡、神志模糊,直至昏迷等。
5.其他 可有高热、休克、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低血压、电解质紊乱、暂时性尿崩症及内分泌、下丘脑机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对垂体机能的影响取决于卒中的部位和程度。卒中可影响下丘脑分泌释放激素,阻塞垂体门脉系血流或破坏垂体腺细胞,或三者兼备。另外,颈内动脉海绵窦内段受压时可出现脑缺血征象,如偏瘫、不全偏瘫、四肢瘫、癫痫发作等。[收起]
起病多呈急性,少数为亚急性及慢性。
1.剧烈头痛 可能为蝶鞍壁扩张、硬脑膜牵拉刺激、出血刺激蛛网膜下腔所致。头痛多为持续性,部位在一侧额、颞、眶后或顶、枕部,进而扩展至全头部。
2.视交叉压迫 视力可在数小时内急剧减退,甚至黑朦、全盲。视野检查双颞侧偏盲。并可出现复视、眼外肌麻痹、瞳孔异常、眼睑下垂及面部感觉障碍。这些症状和体征为Ⅲ、Ⅳ、Ⅴ、Ⅵ对脑神经受累的鞍旁压迫征。可为双侧或单侧。
3.脑膜刺激征 瘤内出血如逸出至蛛网膜下腔致下丘脑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脊液呈血性,细胞数增多,约见于半数病人。
4.意...[详细]

并发症

垂体卒中可使原已存在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加重。有人总结了70例垂体卒中病人,发现约2/3的病人有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88%的病人有GH的缺乏;42%的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几乎所有病人都有性腺功能减退。PRL水平则升高(约见于2/3的病人),原因可能为出血引起垂体柄受压,使到达腺垂体的PIF减少。病理检查证实,神经垂体受累常见,但出现尿崩症者少见,原因可能是后叶受累较轻,不足以使抗利尿激素严重减少。据文献报道,一过性尿崩症的发生率约为4%,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率约为2%。少数病人因下丘脑受累而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

实验室检查

垂体CT、MRI检查有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价值。可显示垂体肿瘤以及瘤体内的出血区和坏死区,并可显示肿瘤是否向鞍上和鞍旁生长。蝶鞍X线片可显示蝶鞍扩大、破坏,有助诊断。
如瘤体出血或坏死组织漏进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呈血性,白细胞增多。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如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则血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睾酮、雌二醇均降低。如垂体瘤为泌乳素瘤,血中泌乳素水平升高。如为分泌生长激素的腺瘤,血中生长激素(GH)水平升高。如为分泌ACTH的腺瘤,血中ACTH及皮质醇水平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腺瘤性垂体卒中在头颅平片上的表现为:蝶鞍扩大、鞍底变薄、破坏、鞍底骨折。蝶鞍扩大,鞍底变薄也见于非卒中的垂体腺瘤,故无特异性,只有与近期头颅平片对照才有价值。鞍底骨折对垂体卒中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但其发生率太低。在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的急性期,CT显示出清晰的高密度圆形病灶,数天后病灶的密度逐渐降低。CT还可以显示出血的量、出血是否破入蛛网膜下腔以及垂体周围结构受累情况。MRI不能显示急性出血,故在诊断时不作为首选。随着红细胞的破坏,脱氧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可使T1和T2加权图像的信号增强。故血肿的信号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一般来说,7天以内的血肿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或等信号病灶(同周围脑组织相比);7~14天血肿,其边界信号增加,但血肿中心仍为低信号区;14天以后,整个血肿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为高信号灶。
产后大出血所致垂体卒中的特点为垂体缺血、坏死,无出血,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垂体的缩小。其他疾病引起的垂体卒中有相应的表现。[收起]
腺瘤性垂体卒中在头颅平片上的表现为:蝶鞍扩大、鞍底变薄、破坏、鞍底骨折。蝶鞍扩大,鞍底变薄也见于非卒中的垂体腺瘤,故无特异性,只有与近期头颅平片对照才有价值。鞍底骨折对垂体卒中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但其发生率太低。在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的急性期,CT显示出清晰的高密度圆形病灶,数天后病灶的密度逐渐降低。CT还可以显示出血的量、出血是否破入蛛网膜下腔以及垂体周围结构受累情况。MRI不能显示急性出血,故在诊断时不作为首选。随着红细胞的破坏,脱氧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可使T1和T2加权图像的信号增强。故血肿的信号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一般来说,7天以内的血肿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详细]

诊断

垂体腺瘤病人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应想到垂体卒中的可能。如病人同时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及眼运动功能障碍,更应高度怀疑垂体卒中。此时应立即作CT检查,如显示垂体内有出血灶,则诊断确立。
实际上,很多病人在就诊时并无垂体腺瘤病史,此时易造成误诊。如病人就诊时神志清楚,可查出视野缺损等神经眼科症状,对诊断大有裨益。如病人已昏迷,或虽清醒但无神经眼科症状,则诊断极为困难。好在近年CT已很普及,及时的CT检查可显示业已存在的垂体腺瘤及瘤内出血灶,从而免于误诊。

治疗

1.内科治疗 垂体卒中一经诊断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由于病人多存在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且处于应激状态,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要大,一般每6h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直到病情稳定后才考虑减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有助于改善视力。应用止血剂有助于防止继续出血,常用的止血剂有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巴曲酶等。有颅压增高者应给予甘露醇降颅压。不少病人有水电解质紊乱,应给予相应处理。重症病人可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仅有头痛而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眼科表现者可只给予内科治疗,但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则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视力改变明显或病情急剧恶化者应立即行手术治疗以解除鞍周脑组织受压症状。一般采用经蝶手术,如肿瘤鞍上扩展明显而蝶鞍不大则应采取经颅手术。早期减压可使垂体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部分病人可免于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还可防止卒中的再次发作,且对肿瘤本身也有治疗作用。
3.放射治疗 急性期不主张采用放射治疗,病人渡过急性期后对腺瘤本身可采用放射治疗。[收起]
1.内科治疗 垂体卒中一经诊断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由于病人多存在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且处于应激状态,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要大,一般每6h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直到病情稳定后才考虑减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有助于改善视力。应用止血剂有助于防止继续出血,常用的止血剂有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巴曲酶等。有颅压增高者应给予甘露醇降颅压。不少病人有水电解质紊乱,应给予相应处理。重症病人可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仅有头痛而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眼科表现者可只给予内科治疗,但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则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视力改变明显或病情急剧恶化者应立即...[详细]

预后

动脉硬化可使垂体内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血管对损伤的抗力减弱,在某些情况下可出现垂体内出血;动脉硬化者因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升高,故垂体内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垂体梗死。如合并高血压,则病人更易发生垂体卒中。糖尿病亦可因垂体血管的退行性病变而引起垂体卒中。晚近有学者报道,急性心梗病人因使用肝素治疗而诱发垂体卒中。

预防

急性期不主张采用放射治疗。重症病人可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