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泌尿外科
- 别名: calculus of lower urinary tract
- 症状: 阵发性腰腹剧痛并血尿 排尿疼痛 女性尿频尿急尿痛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群体
- 相关疾病: 膀胱与尿道结石
概述
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它可以分为原发性膀胱结石和继发性膀胱结石。前者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结石,多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多发于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膀胱结石现已呈下降趋势;后者则是指来源于上尿路或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或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在经济发达地区,膀胱结石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且多患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而在贫困地区,则多见于儿童,女性少见。 据统计,约10%左右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合并膀胱结石(图1)。这一方面是尿液潴留使某些形成结石的物质如尿酸、草酸等容易在膀胱内形成晶体,并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结石(图2)。另一方面,尿路感染时形成的...[详细]
病因
除营养不良的因素外,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代谢性疾病均可继发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肿瘤等,均因尿液滞留容易诱发膀胱结石形成。膀胱异物如导管、缝线等,可作为核心,继发膀胱结石形成。另外,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可见以虫卵为核心的膀胱结石。
发病机制
我国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盐的混合结石,结石常以尿酸为中心发展为含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的感染性结石。结石对膀胱壁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膀胱壁充血水肿或出血,并发感染时可形成泡状水肿,溃疡并可有黏性脓液。结石间歇或持续地阻塞膀胱出口可使膀胱肌纤维增生,小梁、小憩室形成,导致输尿管口梗阻、狭窄或扩张,引起上尿路积水。长期慢性刺激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严重溃疡病例可穿破到邻近的直肠、阴道或前腹壁形成尿瘘。
临床表现
膀胱结石可无特殊症状。尤其在儿童,但典型症状亦多见于儿童。 1.尿痛 疼痛可由于结石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引起。表现为下腹部和会阴部的钝痛,亦可为明显或剧烈的疼痛。活动后疼痛的症状加重,改变体位后可使疼痛缓解。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排尿终末时疼痛加剧。儿童患者常因排尿时的剧烈疼痛而拽拉阴茎,哭叫不止,大汗淋漓。患儿为了避免排尿时的疼痛,会采取特殊的体位排尿,即站立时双膝前屈、躯干后仰30°。一旦尿线变细或尿流中断,就立即改变体位待结石移开后再继续排尿。 2.排尿障碍 结石嵌于膀胱颈口时可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并有典型的排尿中断现象,还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合并前列腺增生...[详细]
并发症
结石对膀胱黏膜的长期刺激,会导致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的鳞状化生,并进一步发展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此时会加重血尿的程度。病史长者并发有脱肛内痔、腹外疝。
实验室检查
膀胱结石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尿中可有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如伴有感染,尿培养可为阳性,活动后尿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可增多。
其他辅助检查
超声诊断膀胱结石简便有效,结石呈特殊声影,且随体位变换而移动。X线检查需拍摄全腹平片,可了解结石的大小、位置、数目和形态。膀胱憩室内的结石在X线平片上出现在异常部位,且较固定,应引起注意。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结石最可靠的方法,不仅可确诊结石,而且可发现其他问题,如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癌变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B超、X线检查,必要时作膀胱镜检查,一般可诊断膀胱结石。如无条件作B超,X线及膀胱镜检查,可采取金属尿道探插入膀胱,左右摆动可探到撞击结石的特殊感觉和声响。小儿宜用此法。 总之,诊断的关键问题是找到引起膀胱结石的原发病因。
治疗
膀胱结石的治疗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取出结石,二是纠正形成结石的原因和因素。 结石的治疗: 1.腔内手术对直径较小、质地较疏松的结石可采用经尿道膀胱镜下碎石术。碎石的方法有机械、液电、超声、气压弹道、激光等。可根据医疗单位具体器械条件及操作者的喜好自行选择。由于器械直径过大,容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故所谓的“大力钳”碎石已很少被使用。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气压弹道碎石和钬激光碎石。术者需加强对术式操作的熟练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尽量击碎结石并将结石碎片冲洗干净。一般残余结石直径为1~2mm左右即能确保其自行排出;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结石排出。...[详细]
预后
膀胱结石是否复发与尿路感染及梗阻性病变的治疗情况有关。
预防
预防儿童膀胱结石的主要措施为: 1.提高产妇围生期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充足摄入,使产后有高质量的乳汁喂养婴儿。 2.提倡母乳喂养,防止以糖类食品代替母乳。 3.婴儿辅食应包括足够的乳类食品,包括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