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04年Monckebery首先发现人在自然衰老的过程中会出现退行性变,导致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ed aortic stenosis,CAS)。1910年Dewitsky首次描述了二尖瓣环钙化(mitral annular calcification,MAC),并认为此钙化为退行性变所致,此后病理和临床学家系统地观察心脏瓣膜的随龄变化,证实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随年龄而增加的瓣膜老化、退行性变和钙质沉积所致的老年性疾病,亦被称之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其病变进展缓慢,但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心肌受累范围逐步扩大,可引起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全,临床上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详细]
病因
Fulkerson和Nair等认为老年钙化性瓣膜病与全身代谢紊乱,特别是钙磷代谢紊乱无关,也与冠心病、类风湿或其他心脏炎性病变关系不明显。综合目前文献关于该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①骨质脱钙,异位地沉积于瓣膜或瓣环。Sugihara等用人体模拟的计算机系统测定法结合超声检出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研究测定老年人椎骨的矿物质代谢对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钙化的影响,发现二尖瓣环上沉积的钙盐主要来自椎骨的脱钙。②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Bloor研究发现老年钙化性瓣膜病在糖尿病及变形性骨炎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改变碳水化合物代谢可明显逆转瓣膜钙化的病变程度。③瓣膜随龄的退行性变化。Thompson研究发现6...[详细]
发病机制
1.心脏瓣膜的随龄变化 心脏的退行性变主要有3种形式,即钙化、硬化和黏液性变。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病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是CAS和MAC。 从出生到成年,房室瓣心房侧的心内膜及心房肌逐渐进行性增厚。瓣膜的闭合缘也有轻微增厚,并开始出现小结节状物,以二尖瓣前叶最为明显,可能与瓣叶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瓣环和纤维组织内脂质含量逐渐增加。一般在30岁,瓣膜中的脂质就开始出现,40岁以后镜下钙化就较常见。进入老年期后胶原纤维变致密,染色不一致,平行排列消失,心肌细胞核的数量减少。60岁钙质沿主动脉环开始沉积,主动脉基底部明显增厚,沿瓣膜闭合缘形成兰伯赘生物(一种不透明的细小乳头状...[详细]
临床表现
老年人钙化性瓣膜病变进展缓慢,引起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多不严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故相当长时间内无明显症状,甚至终身呈亚临床型,一般不易引起病人和医生的重视。Otto等对123例无主动脉瓣狭窄症状的病人进行临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表明,其中发生主动脉瓣钙化者占71%。加上老年人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退行性变或伴有其他心肺疾患,如高血压、冠脉粥样硬化和肺、脑血管疾病等,可掩盖本来的症状和体征。一旦进入临床期,出现心绞痛、晕厥和近似晕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往往表明病变已较严重。Bloor认为症状期可持续1~18年不等。而Braunwald则发现,处于该期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仅为3年,猝死率约为...[详细]
并发症
临床最常见并发症有脑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及冠状动脉栓塞多见,其次感染性心内膜炎,房颤和心力衰竭等。
实验室检查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轻度老年性钙化性瓣膜病心电图正常,主动脉瓣病变者可有左室肥大图形。二尖瓣环钙化者除左室肥大外,可有左房增大所致的P波时限延长或出现切迹,V1导联ptf负值增大。由于本病常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故常有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或左前半阻滞图形。20%~30%患者可出现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 2.超声心动图 Takamoto等将超声与尸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发现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约为70%,是目前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二维超声心动图可直接观察瓣膜钙化的部位、形态和瓣叶的运动情况,但难以对瓣口狭窄的程度作定量判断。超声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详细]
诊断
本病患者早期多无临床症状,疾病发展的后期症状,如心绞痛、心衰和晕厥等亦无特异性。这种退行性变导致相应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所造成的杂音可成为进一步检查的线索。但值得注意的是杂音部位与瓣膜病理改变间常无相应关系,主动脉瓣病变杂音未必在主动脉瓣区,常在二尖瓣区听到。多数患者的单瓣膜病变可在多部位听到杂音,而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但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已使该病的诊断敏感性达70%左右,结合心电图和X线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并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钙化。 本病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综合文献报道提出如下诊断标准:①年龄在60岁以上;②超声心动图有典型的瓣膜钙化或瓣环钙化,病变主要累及瓣环、瓣...[详细]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阻滞本病的进展。其治疗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心功能代偿和无临床症状的病人,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一般不必治疗。②对各种易患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合并症如心衰、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等。③对已发生并发症如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应及时安装起搏器,对症状期病人应定期随访,以免发生意外。④对瓣膜严重钙化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有症状病人,应劝其手术或进行其他介入性治疗。 1.内科药物治疗 可应用改善钙磷代谢的药物和(或)钙拮抗药,但能否阻滞钙在瓣膜或瓣环的沉着,尚无足够资料证明其疗效。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对症处理。发生...[详细]
预后
房颤和心衰是本病常见并发症,预后不佳。主动脉瓣狭窄一旦发生心衰,其心输出量降低,左室流出道受阻会更明显,后负荷增加又进一步降低左室功能使心衰加重。因此,主动脉瓣狭窄者一旦出现心衰,临床表现急剧恶化,且猝死率高(5%~34%)。主动脉瓣狭窄者出现症状后平均寿命4年。出现晕厥为3年,发生心衰仅2年,故有症状者较无症状者预后差。
预防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是一种主要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该病已成为影响老年日常生活并威胁其生命的一种重要心血管疾病,而且该病本身由于使心脏病受累范围广,引起的临床并发症复杂,特别是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已引起了国内外心血管病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至今对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因而在预防措施的研究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本病的重视程度提高以及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找到延缓心脏退行性变、预防和治疗瓣膜钙化的有效措施,使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