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职业性哮喘(occupational asthma)是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喘物质后引起的哮喘。其发病率与工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在世界范围内职业性哮喘患者仅为哮喘总人数的2%~7%,而在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其职业性哮喘约占总哮喘患者的15%。另外,其发病率还与致喘物的性质有关,如在长期接触致喘物异氰酸酯的工人中,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约为5%~10%,在从事去污剂工业而长期与蛋白水解酶接触的工人中,其发病率达到50%甚至更高。随着工业发展,我国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1.职业性哮喘患者占哮喘总人数的2%~15%,有些职业人群的哮喘发病率高达50%。 2.职业性哮喘...[详细]
病因
1.内因 目前发现,从事与高分子量变应原相关工业的职业性哮喘从业人员一般具有特应性(atopy)体质,研究表明与患者的基因有关。这些人群接触致喘物后较易发生哮喘,变应原物质容易进入体内,B淋巴细胞反应性异常增高,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特异性IgE从而形成致敏状态,当职业性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极易诱发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发作。 2.诱因 职业性哮喘的诱因分为高分子量的生物学物质和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两种,其中大多数为职业性致喘物,少数是刺激物。目前已经记录在册的致喘因子有250余种,仍有许多可疑因子尚待确定。 (1)植物类:谷尘、面粉、大豆、蓖麻子、咖啡豆、茶叶、烟叶、植物胶、棉籽、亚...[详细]
发病机制
职业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有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 1.免疫性机制 由职业性致敏原诱发、以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是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它包括速发相过敏反应和迟发相过敏反应。前者主要是通过肥大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介导,表现为患者进入工作场所数分钟后即出现哮喘发作,1h后开始减弱。后者则主要通过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可溶性因子引起气道收缩,患者表现为在吸入致敏原数小时后出现哮喘发作,12~24h开始减弱。部分低分子量致敏原引起的职业性哮喘属非IgE依赖性的免疫机制。 2.非免疫性机制 许多职业性致喘因素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如S02、酸性烟雾、氨气等,...[详细]
临床表现
典型的职业性哮喘表现为工作期间或工作后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或伴有鼻炎、结膜炎等症状。症状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由高分子量职业性致喘物诱发的速发性哮喘反应,表现为患者进入工作环境即出现哮喘症状,离开现场后症状迅速缓解,具有接触工作环境-哮喘发作-脱离工作环境-哮喘缓解-再接触再发作特点。由低分子量致喘物诱发的职业性哮喘则表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哮喘症状出现在下班后某段时间,因而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诊。
并发症
职业性哮喘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黏液痰栓塞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特异性IgE检测利用常见的致敏原和特异性变应原复合物作皮肤试验,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具有特应性体质,并协助判断患者对特异性职业致敏原是否敏感。采用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或ELISA法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职业性变应原的IgE抗体,这两种方法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差。
其他辅助检查
1.肺功能 肺功能用于职业性哮喘的观察指标有PEF、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等。连续观测PEF对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要求患者无论工作或休息每2小时测定1次,连续数周,可协助判断哮喘引起的气道阻塞是否与工作有关。该方法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够。 2.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 用甲酰胆碱或组胺连续作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确诊患者是否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协助判断气道反应性的变化与工作环境的关系。当患者正常上班超过2周,若该反应为阴性,即使有相关症状,亦可排除职业性哮喘的诊断。若患者在离岗一段时间后测该反应为阴性,则不能据此排除职业性哮喘。 3.特异性支气管激...[详细]
诊断
有关职业性哮喘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首先必须确立哮喘的诊断,然后进一步判断哮喘发作与从事职业的关系,并找出致喘物。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哮喘的诊断 根据哮喘的诊断标准,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时的体征,结合肺功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明确哮喘与职业的关系 仔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及过去史,一般可获得线索。出现下列情况可怀疑哮喘,如患者既往无哮喘史,在开始新工作或工作中接触了新的材料后出现哮喘;患者工作环境中有致喘物;在同一种环境中工作的同事有类似发作的病例;哮喘发作与工作环境有关,下班或调离工作之后症状缓解。 3.寻找职业性致喘物 ...[详细]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的气道反应性,防止气道出现不可逆改变。一旦确诊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易致敏环境。避免与致敏原接触是治疗职业性哮喘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反复暴露于致敏环境会加剧气道炎症。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防治气道炎症,使用时间可长达半年,气道炎症消除愈早,发生不可逆改变的可能性愈小。有时联合应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吸入色甘酸可预防某些致敏原诱发的过敏反应。
预后
哮喘的病死率约为2/10万,病死率的高低与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条件及既往病史有关。
预防
对于职业性哮喘患者,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在肺功能正常和致病因素明确的情况下,及时脱离原工作环境可以完全康复。影响职业性哮喘患者预后因素很多,包括接触时间、起病年龄、特应性体质程度、肺功能损害程度和气道反应性高低等。当患者出现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并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它并发症时,则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