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手外科 
  • 别名: 先天性足副舟骨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新生儿
  • 相关疾病: 先天性足畸形 

概述

先天性副舟骨(congenital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是在足舟骨内侧结节处有一副骨,为常见的舟骨发育异常,双侧多同时对称发生。副舟骨是足部结构上的缺陷,影响足的稳定。

病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原因不明。

发病机制

1.本病患者胫后肌走行的方向与常人不同。正常胫后肌肌腱是经过舟骨内端的“下面”,止于第2、3楔骨与第2、3跖骨底面。有副舟骨时,胫后肌肌腱走行于副舟骨内侧的“上面”,且比较牢固地止于副舟骨上,从而使胫后肌提起纵弓及使足内翻的作用丧失,结果极易引起平足,并引起相应症状。
2.副舟骨易和内踝接触,妨碍足内翻。加上足外展肌反向收缩,久之发生足外翻和纵弓塌陷。
3.行走时的摩擦,使局部发生滑囊炎及胫后肌腱鞘炎。

临床表现

舟骨结节部位(副舟骨处)有骨性突起或饱满,有压痛,可有滑囊炎。抗阻力足内翻检查阳性(足内侧痛加剧),长时间行走及站立后出现足内侧疼痛,也可伴有足底疼痛。部分患者无不适症状,仅在因外伤等原因摄X线片时发现。

并发症

局部可出现滑囊炎。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片显示舟骨内后方有边缘整齐的小骨块,其密度和舟骨相同。有的在与舟骨结合处不规则,间或有囊性变,或结合部两侧骨质硬化。副舟骨可有散在的点状影或骨密度增高。先天性副舟骨可分为两种类型:
1.与舟骨分界清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体积小,呈游离状。
2.副骨较大,与舟骨相连成钩状舟骨,但舟骨结节骨化中心仍在骨外,间有软骨连接。

诊断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轻微者可减少活动量,穿着矫正鞋,或行石膏或支具固定治疗。对滑囊炎和胫后肌腱鞘炎可行曲安德龙局部注射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Kidner手术)。手术方法为:从内踝下至第1跖骨基底做一个足内侧向跖面呈弧形的切口,纵形切开筋膜、舟骨和内侧楔骨及跖骨颈的骨膜,并向上、下方翻开。从副舟骨的背侧和跖侧分离胫后肌腱,使之能滑到舟骨的下方。可预先凿一条骨沟,使胫后肌腱滑入沟内。胫后肌腱在舟骨上的附着点要小心保留,尽量不予剥下。当胫后肌腱滑下后,显露副舟骨,再用骨刀切除。如骨膜完整,将胫后肌肌腱缝合在骨膜上,或在舟骨上钻孔,紧缩固定胫后肌肌腱。术后小腿石膏托固定患足于内收、内旋位6周,然后换穿矫正鞋。[收起]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轻微者可减少活动量,穿着矫正鞋,或行石膏或支具固定治疗。对滑囊炎和胫后肌腱鞘炎可行曲安德龙局部注射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Kidner手术)。手术方法为:从内踝下至第1跖骨基底做一个足内侧向跖面呈弧形的切口,纵形切开筋膜、舟骨和内侧楔骨及跖骨颈的骨膜,并向上、下方翻开。从副舟骨的背侧和跖侧分离胫后肌腱,使之能滑到舟骨的下方。可预先凿一条骨沟,使胫后肌腱滑入沟内。胫后肌腱在舟骨上的附着点要小心保留,尽量不予剥下。当胫后肌腱滑下后,显露副舟骨,再用骨刀切除。如骨膜完整,将胫后肌肌腱缝合在骨膜上,或在舟骨上钻孔,紧缩固定胫后肌肌腱。术后小腿石膏托固定患足于内...[详细]

预后

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很少采用手术治疗。

预防

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