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跖骨与趾骨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7%,其中2/3为趾骨骨折,1/3为跖骨骨折,籽骨骨折则极为少见。
病因
直接暴力,撞击、扭伤及传导而来的间接外力均可致伤。
发病机制
跖骨居跗骨与趾骨之间,1~3跖骨与跟、距、舟及楔骨组成足的内纵弓,4、5跖骨、跟骨和骰骨构成外侧纵弓。5个跖骨和楔骨在外形上显示背侧宽、而腹侧窄,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足的横弓(形似拱桥状)。诸骨之间相互有坚强的韧带连接,以维持足的形态和诸足弓的生理功能。基于这一特点,在对跖骨损伤的处理中,必须注意对足弓的维持与恢复。 造成跖骨骨折的暴力可因扭伤或传导而来的间接外力,但更多的病例系重物的直接打击或撞击所致。因此,除第一跖骨外,少有单发。且其中不少病例与脱位伴发。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表现为足背部肿胀,足尖负重障碍和用足跟步行等特点。皮下出血多者,足背部可呈现高度肿胀。 2.跖骨行军骨折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局部痛、压痛、疲劳无力感及使继续行军受限等症状;X线平片早期难以显示,2~3周后方出现骨折线,后期则有骨膜增生反应改变。 分型:①跖骨头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前方关节面亦同时受累,临床上较为少见。②跖骨颈骨折:较前者为多,骨折后头部易向跖侧移位,需复位处理。③跖骨干骨折:亦多因外力撞击或挤压所致,多见,常多根跖骨同时发生。④跖骨基底部骨折:可因直接暴力或足部扭伤所致,尤其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90%以上是由于足内翻损伤时被腓骨短肌...[详细]
并发症
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可显示骨折,但行军骨折在二周后方能显示骨折,且有骨膜增生反应。
诊断
跖骨骨折的诊断一般均较容易,其外伤史多较明确,且该骨骼表浅,易于检查,加之X线片显示一般较清晰;但跖骨基底部裂缝骨折,可因X线投照角度不当而难以辨认,此时应以临床诊断为主。
治疗
根据骨折有无移位及复位情况,而酌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1.无移位及可获得满意复位者 伤后或复位后患肢以小腿石膏或短靴石膏固定4~6周。 2.有移位的骨折 (1)跖骨头跖曲移位:可行开放复位,如局部嵌插稳定时,仅辅以石膏外固定;对合后仍不稳定者,则需用克氏针交叉固定,7~10天后拔除,再换小腿石膏制动。 (2)跖骨干骨折:一般移位勿需手术,严重错位,尤其是影响足弓者则需切开复位,而后视骨折线形态选用钢丝、克氏针或螺钉固定之。 (3)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仅极个别患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小螺钉或克氏针等),术后仍需辅以石膏制动。 (...[详细]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