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妇科
- 别名: 霉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症状: 阴道念珠菌感染 外阴瘙痒 外阴和阴道口脓性分泌物增多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有糖尿病的病人多见
- 相关疾病: 生殖器念珠菌病
概述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感染丝念珠菌引起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尿急、尿频等,一般症状较轻或中等,每年发生率<4次,多见于妇女,儿童也可发病,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炎症性疾病。 世界上共有10万~50万种真菌,但是其中仅有约100种对人类致病。临床真菌按其所致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类,DYMD系统(皮肤真菌、酵母菌、真菌)这一分类模式已得到公认,是以组织发生学、生理学及形态学特征为基础,将真菌分类为类酵母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又进一步按其组织亲和性分别将它们分为皮肤真菌和真菌。对妇产科医生来说,不同种类的真菌医学相关性大不相同,迄今未发现由真菌引起...[详细]
病因
在假丝酵母菌中,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0~4.7,通常<4.5。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酵母相为芽生孢子,在无症状寄居及传播中起作用,菌丝相为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侵袭组织能力加强。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h即死亡,但对干燥、天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详细]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白假丝酵母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当某些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病。 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导致内源性感染,如创伤、抗生素应用及细胞毒药物使用致菌群失调或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等。 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因此在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中发现假菌丝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证据。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致病机制的毒力因素包括:附着、发芽、蛋白酶、菌落转换。 1.附着 假丝酵母菌为...[详细]
临床表现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异常痛苦,常伴有尿频、尿急及性交痛。 急性期白带增多,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块或豆渣样。若有外阴炎时外阴可见界限清楚的红斑,并且在大的红斑周围,可见小的卫星病灶,有时可见到外阴部的抓痕或外阴皮肤的皲裂。也有分泌物无味而呈黄白色。环境温暖时,如在床上或空气流通受限时,或患者穿紧身衣裤或合成织物时症状会加重。 阴道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红斑,红斑可延续至子宫颈外口,阴道内分泌物常呈块状黏附于阴道壁,当将块状分泌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的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见到白色块状物下有受损的糜烂面及表浅的溃疡。 有时炎症边缘...[详细]
并发症
有假丝酵母菌感染时易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和并发其他性病,如AIDS、尖锐湿疣、淋病及非淋菌性阴道炎等。
实验室检查
1.直接检查法 是临床最常用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为60%。其优点是简便,快捷。 (1)盐水法:取外阴阴道分泌物少许,涂于载物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调和,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下可见折光性较强卵圆形发芽孢子和分隔菌丝。 (2)氢氧化钾法:取少许凝乳状分泌物,放于盛有10% KOH或生理盐水玻片上,混匀后在显微镜下找到芽孢和假菌丝。由于10% KOH可溶解其他细胞成分,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生理盐水,检查无症状寄居者的阳性率为10%,而有症状的阴道炎阳性检出率为70%~80%。 2.革兰染色法 此方法阳性检出率为80%。取分泌物涂片、固定后,革兰...[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无特殊表现。
诊断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根据有关病史,诱发因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诊断很易诊断。 对于无症状的阴道寄居及有症状的外阴阴道炎在病原菌及病原菌的特征上无差别。由于假丝酵母菌在无症状的阴道寄居时往往仅见到芽孢而很少见菌丝,故在有症状患者的分泌物中找到芽孢和菌丝即可做出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诊断。有关实验室对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诊断步骤,可用如下图解表示(图2)。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阴道pH值通常是<4.5,若阴道pH值>4.5,涂片背景中的细胞较多,提示混合感染,常是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同时pH的测定在治疗后也应测定,只有阴道pH值恢复到正常妇女的状态,症...[详细]
治疗
妇科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起始于20世纪初,当时只在一些皮肤科局部应用非特殊性的染料溶液进行治疗,仅为对症,其效果也可想而知,这些药物包括甲紫(龙胆紫)、宝石绿、天竺牡丹紫,高锰酸钾、硼酸等。目前均因其毒性而被认为应予弃用,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对它们可以与病原微生物细胞表面的阴离子发生反应。副作用包括难耐受的皮肤不适、皮肤变色、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尤其是甲紫(龙胆紫)有致癌作用,在医学其他领域中也摒弃。 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首先应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假丝酵母菌外...[详细]
预后
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