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般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如黑暗、动物、传说中的鬼怪、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这类恐惧程度轻、时间短,为正常情绪反应,不属于恐怖症范畴。一般意义的恐惧具有自我生存保护的生物学意义,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而恐怖症则是其程度与外界刺激不成比例,且不因解释而消失;或病儿明知某些事物不存在危险,却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体验,远超过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劝解也不能消除,属于病态。一般倾向女多于男性,女孩以恐惧黑暗、雷电、动物、昆虫为多见。 小儿学校恐怖症是指儿童对学校环境或到学校上学所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而在与上学无关或非学校环境中(如家中)则言行自如。学校恐怖症近年在门诊有增...[详细]
病因
儿童学校恐怖症与下述因素有关: 1.重新回到学校难以适应 孩子得了一场病,或者发生了一场意外事故,在家休养了几周,重新回到学校,对很多方面难以适应。 2.在学校受嘲笑、被轻视 在家里,他处处都得到欢迎,什么都不缺。但在学校缺乏交际能力,导致受嘲笑、被轻视。 3.发生重大改变 孩子的个人或者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如:搬家转学,自己患严重疾病,或者父母、同胞患严重疾病或死亡。 4.家庭问题 父母离异、经济问题、父母再婚或者新同胞的来临,导致家庭生活不稳定或气氛压抑。 5.在学校遇上麻烦事情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如果出现拒绝上学的情况,可能是...[详细]
发病机制
学校恐怖症属特殊环境(学校)下的精神障碍。目前国外学者把学校恐怖症列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并认为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且与发生原因密切相关:5~7岁为第一高峰,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11~12岁为第二高峰,可能与升中学、功课增多、压力加大或改换学校重新适应新环境和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岁为第三高峰,可能与少年特征性发育,自觉身材长高,手足长大,显得不灵活,情绪抑郁有关。
临床表现
学校恐怖症可发生于各种智商水平的儿童,但女性多见。该类儿童参加学校活动,显得被动退缩、或者惧怕。一方面喜欢呆在家里,一方面又对落下功课极其焦虑不安,深深陷入矛盾之中。经常请求老师同意其离开课堂,尤其是要求去校医室看病。经常抱怨自己身体不舒服,却无躯体疾病的证据。该类孩子经常伴有焦虑不安、感到自卑,对自己的行为自责、情绪抑郁或有追求完美的趋势。拒绝上学,如果孩子总是哭喊、尖叫、声称有病,而只要家长同意他呆在家里,这些现象也就烟消云散,此时当然应该注意了。 病程中后期还会出现:①家庭暴力,如通过毁物、攻击父母、自伤等达到不去学校;②情绪消极倦怠,从起初获允留在家里情绪马上平静好转,到后来...[详细]
并发症
易出现食欲减退、入睡困难、多噩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出现旷课、逃学、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呼吸急促、胸闷、心慌、头昏、出汗、呕吐、腹痛、四肢发冷、腹泻、尿频、尿急等等。
实验室检查
一般无特殊发现。
其他辅助检查
须除外其他疾病时,可做X线胸片、B超等检查。
诊断
目前尚无标准化的诊断标准,主要从症状标准和社会功能受损情况去描述。 1.学校恐怖症的症状标准 (1)对到学校上学存在持久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2)对到学校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3)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过分关注。 (4)不在学校环境或不上学,并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表现正常。 2.社会功能受损 以上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不包括初入学者的第1个月);不是精神分裂症、广泛发育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等所致。
治疗
1.学校调整 调整学校环境,详细了解患儿在学校学习的困难是学习负担过重还是人际关系紧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改进,也可以考虑换班和转学,使患儿尽快建立自信心。 2.家庭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父母亲共同参与,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气氛和环境,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帮助父母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程度,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让孩子尽快重返校园,适应学校环境。 3.系统脱敏法。 4.药物治疗 对伴有明显焦虑、恐惧的患儿,可给予抗焦虑剂和(或)抗抑郁剂以减轻患儿的症状,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预后
治疗中医务人员、父母和教师充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清除各种紧张因素,培养儿童入学学习的自觉性等合理治疗,可获良好预后。
预防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从小培养良好性格,及时解除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