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共同特征为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痛、呕吐和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病与胰液外溢入胰腺间质及其周围组织有关,疾病初期常易被忽视或误诊。在临床上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类。轻型胰腺炎多见,仅有轻度的胰腺功能障碍,去除发作的病因后多不会再有发作,病情呈自限性,一般病程在1~2周,胰腺的形态和功能亦恢复正常。重型胰腺炎少见,有器官衰竭或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存在,病情急重,病死率高。急性胰腺炎在小儿时期并不多见,但在新生儿时期可发生。新生...[详细]
病因
儿童胰腺炎的病因与成人显著不同。成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是胆石症,慢性感染,肿瘤及酗酒等。儿童的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外伤、多系统疾病和胰胆管系统的先天畸形,其中以病毒感染为最重要的可引起儿童胰腺炎的病因。然而尚有大约30%的患儿病因不明。 1.感染 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或病毒等各种感染。 (1)病毒:如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胰腺炎是较常见的。在小儿患流行性腮腺炎时,约50%病人的胰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上海新华医院统计662例流行性腮腺炎中有2例并发...[详细]
临床表现
患儿多呈急性发病,呈急性病容,且烦躁不安,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以及顽固性的恶心、呕吐,也可伴有腹泻,偶见血便及脐周上腹压痛。 1.临床症状 (1)腹痛腹胀:急性胰腺炎的小儿一般均为突发性的中上腹和脐周剧烈腹痛,上腹部疼痛迅速扩散到全腹,腹痛在24~48h内呈持续性或持续性阵发加重。患儿可因腹痛而辗转不安,或因疼痛剧烈而呈前倾弯腰或屈腿坐卧,以此体位来减轻腹痛。患儿很少主诉背痛或束腰样痛,进食后腹痛加重。早期常出现腹胀及腹膜刺激征,有时可因腹胀等临床表现而误诊为肠梗阻。 (2)恶心呕吐:患儿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开始阶段恶心、呕吐较为频繁,往往需要住院输液治疗,以...[详细]
并发症
在成人,休克、肾功能衰竭、感染、大量胃肠道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死亡率是20%~50%。早期并发症包括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和手足搐搦。后期可并发胰腺脓肿,假性囊肿形成,亦可遗留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重症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积液、肾功能不全或肾衰,可并发胰性脑病、急性胰腺炎血栓形成和发生DIC。 1.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一般在起病后2~3周,因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继发细菌感染而形成脓肿,此时患者高热不退,持续腹痛,上腹可扪及包块。 (2)假性囊肿:多在病后3~4周形成,系胰腺组织经胰酶消化坏死后液化或脓肿内...[详细]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现象。血细胞比容增高(未进行大量输液前)。 2.淀粉酶测定 血和尿淀粉酶增高。常为主要诊断依据,但不是决定因素,因有时淀粉酶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的危重程度不是正比关系。7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3h后即可增高,血清淀粉酶增高达正常的3倍并持续数天,一般在症状发作后2~12h即增高,24h最高峰,48h后高峰下降,若用苏氏(Somogyi)比色法测定,正常儿均在64U以下,而急性胰腺炎患儿则高达500U以上。其他有关急腹症如肠穿孔、肠梗阻、肠坏死时,淀粉酶也可升高,很少超过300~500苏氏单位。而尿淀粉酶也同样...[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的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US)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检查胰腺疾病及并发症的存在、涉及邻近脏器的情况以及伴随的胆道疾病都有帮助。 1.B型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由于其直观性及无创性,已成为儿科诊断胰腺炎的常用手段。对水肿型胰腺炎及后期并发胰腺囊肿者的诊断有价值,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时显示胰腺明显弥漫性增大,胰腺周围有渗液,胰腺边缘规则,清晰,均匀低回声;出血坏死型可见胰腺重度肿大,边缘不规则、模糊不清,不均匀、不规则强回声和混合回声。并发假性囊肿时显示囊性肿物与胰腺关系密切,可见边界光滑圆或卵圆形的无回声区,多位于胰腺轮廓之外,后壁回声增强,并与胰腺分界不清。 20%~3...[详细]
诊断
水肿性胰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上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和血、尿淀粉酶测定来诊断。但儿科病人尤其是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剧烈腹痛是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但小儿有时仅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而小婴儿可无腹痛,仅有反应差、面色灰等表现。典型胰腺炎往往左上腹痛,而小儿腹痛常为全腹性,甚至伴明显肌卫,易并发腹膜炎,故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显得更为重要。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1)急性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2)血、尿或腹水中胰酶升高。 (3)影像学检查、手术或活检见到胰腺炎症、坏死、出血等间接或直接的改变。 ...[详细]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为主要治疗措施,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胰液分泌和使胰腺休息。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尽量停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即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应用酶的抑制剂等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外,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疼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主要脏器功能也极为重要。 轻者用镇静、止痛(忌用吗啡)及解痉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哌替啶、氯丙嗪(冬眠灵)等。也可用针刺疗法止痛,中医中药清利湿热,理气止痛。对病情严重,有腹胀、腹膜炎及休克体征者则须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持续用静脉营养维持热量的供给,并用大量维生素B、C及抗生素,由于致病菌...[详细]
预后
急性胰腺炎一般经过非手术疗法约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可因休克死亡,急性期缓解后恢复期病程较长,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等。预后不良的指标包括器官功能衰竭、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高糖血症、低钙血症、低球蛋白血症。用于评估成人胰腺炎严重性的体系通常不适用于儿科病人。
预防
积极预防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如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毒感染、败血症、支原体肺炎等疾病;防治代谢紊乱性疾病,如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防止过度喂养和营养不良;防治酒精中毒、外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