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新生儿科
- 别名: 新生儿暂时性黄疸 发育性高胆红素血症 physi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新生儿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正常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增高引起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成人血清胆红素>34μmol/L(2mg/dl)时,巩膜和皮肤可见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5μmol/L(5mg/dl)时才出现皮肤黄染。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病因
1.胆红素生成多 胆红素生成较多原因有: (1)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3)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详细]
发病机制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多 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8.5mg/kg)超过成人(3.8mg/kg)的2倍还要多。 2.血蛋白联结运送不足 新生儿刚出生后存在或多或少的酸中毒,故常显示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不足,特别是早产儿白蛋白水平偏低,如用药不当,医源性地加入了争夺白蛋白的物质,使胆红素运送受阻。 3.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 如肝脏摄取、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在肝内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过程中一系列酶均需能量与氧气,若新生儿产时、产后缺氧,寒冷损伤,酸中毒,以及感染时产生的毒素等情况发生,则酶功能受抑制。...[详细]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生理性黄疸除面颊部皮肤和巩膜可见轻度黄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症状、体征。 2.黄疸表现特点 一般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明显,足月儿于生后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续到2~4周左右自然消退。 3.其他检查 肝功能等其他各项检查均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增加在一定范围以内,正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6μmol/L(12.9mg/dl)。
并发症
绝大多数没有并发症,有些极低出生体重儿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实验室检查
1.三大常规 血、尿、便常规检查。 2.血生化检查 正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肝功能检查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一般无须特殊检查,必要时可做B超、X线等检查。
诊断
一般情况好,无异常症状和体征,血清胆红素不超过生理界限,黄疸出现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决定的,无病理因素,即可确诊。 我国有不同地区的学者通过对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动态监测,证实我国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峰值高于传统的诊断水平,故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才能得出我国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治疗
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黄疸期间注意水分和热量的供给,口服葡萄糖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理性黄疸减轻和促进黄疸的消退。
预后
预后好。
预防
防止早产,出生后适当提早、合理喂养,有利于生理性黄疸的减轻和消退。